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知名学者郑贞铭畅谈台湾新闻业

文字:通讯员:曾丽婷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4-0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4月2日,台湾知名新闻学学者郑贞铭教授莅临我校,在教学楼A栋为新闻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台湾新闻传播事业”为主题的讲座。新闻学院院长郭光华,党委书记胡文涛出席了讲座。据悉,此前郑贞铭已针对新闻学院国际传播这一特色专业准备了讲座选题,但应多数同学想要了解借鉴台湾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要求,郑贞铭将主题修改为“台湾新闻传播事业”。

学院领导向郑贞铭赠送纪念品


50年殖民统治 台湾新闻业曾一片空白

  郑贞铭回忆殖民时期的台湾新闻业,“那可真是几乎一片空白啊”!他谈到,当时台湾处于日本帝国的统治之下,“台湾新闻指令”的颁布封杀了所有报业,若非获得日本当局的准许,人民不得随意办报。尽管有报纸发行,也只是为日本政府说话,当时规模最大的报纸《台湾新报》也是一份日本报。“台湾当时的新闻事业根本谈不上自由”,他说道。

光复台湾  报业发展跌宕起伏

  台湾光复后,政府改《台湾新报》为《台湾新生报》,寓指台湾的新生,《台湾新生报》成为了台湾第一大报。同时,人民也拥有了办报的自由。正当新闻业欣欣向荣发展之时,“二•二八事变”再一次使报业陷于了危机,台湾成为一座死城。“限阵、限张、限价、限印、限纸”,报禁让刚有起色的台湾新闻业再一次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郑贞铭谈台湾新闻事业


政党混乱、党报林立  新闻事业自由发展

  台湾新闻事业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党混乱。这时期,党派借助办报发表反对呼声,报业发展出现了新高潮。其中就有吴三连自办报纸,林荣三创立自由时报,报纸本土化现象开始出现。2003年,香港苹果日报进入台湾市场,掀起了台湾新闻业又一轮的发展高潮,刺激了当地《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等报纸的发展。

不容忽视的台湾新闻人

  郑贞铭强调,研究台湾新闻传播事业,不可忽视谢然之、马星野以及曾虚白三位新闻人。谢然之被誉为“台湾新闻事业之父”,在40、50年代开创了台湾的新闻事业。同时,他也是郑贞铭的系主任、老师。从他们身上,郑贞铭看到了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相互作用,报业发展与民族生存的相互影响。郑贞铭鼓励同学们以老一辈的新闻人为榜样,努力做好新闻事业。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郑教授总结说:“台湾新闻事业发展有好有坏,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需要指正的地方。”滥用事实,鼓吹政治立场就是现今台湾新闻业的一大弊病。因此,郑贞铭提出,应倡导新闻自由但不应滥用新闻自由;教育界应负起责任,重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社会各界需要关注新闻媒体,青少年也应该多关注新闻媒介。郑贞铭对“主妇联盟”这一活动表示了赞赏。他认为,这是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主妇们公布一周内媒体节目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论好坏,一一评述,以百姓力量关注媒体,让百姓为其健康发展做监督。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郑贞铭热情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指出了当今新闻界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郑教授表示,虽然用人单位仍会青睐新闻院校出身的学生,但却更加注重专业以外的知识积累与拓展。他希望同学们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多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

  郑教授将他的新书《无爱不成师:郑贞铭学思录》赠与新闻学院,并与新闻学院领导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