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7日下午两点半,著名教授讲坛第123讲在南校区艺术楼小剧场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新文为广外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文化管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精彩讲座。副校长方凡泉、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车小真、艺术学院副院长李于昆、人事处副调研员杨戈锋等出席了讲座。讲座开始前,方凡泉向郑新文赠送了礼品。

方凡泉向郑新文赠送礼物
创意产业:“乘数效应”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郑新文谈到,创意产业中艺术占有重要地位,“艺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在其间的体现更是明显。以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和英国伦敦音乐剧为例,郑新文指出艺术消费可以带动餐饮、交通等其他行业的消费,即所谓的“乘数效应”(mulitiplier effect)。
随后,郑新文引出“爱丁堡夏季艺术节”为苏格兰吸引250万参与者,带来高达1亿3千5百万英镑的收入,提供了2500个职位这一事实,并结合百老汇商业戏和加拿大艺术节这两个典型例子,深入分析了创意产业是如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带来GDP增长等一系列经济效益。郑新文认为,创意产业中的艺术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艺术“效益论”:社会功能多
“艺术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健康休闲活动,减少罪行,确立文化身份,增强民族自豪感。”郑新文在阐释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时如是说。随后他又指出,艺术还有教育的功能,不仅可以提升人的合群能力,还可以从音乐、空间、肢体等方面培养人的多元智能。同时,在艺术的熏陶下,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郑新文的演讲声情并茂
郑新文表示,艺术活动对医疗卫生和社区重建也有正面影响。实验证明,音乐能降低病人的焦虑和压力,舞蹈和唱歌使痴呆症病人比较独立。通过美国中部城市纽卡索衰落后因政府大力对其进行艺术投资而重焕生机的例子,郑新文生动阐述了“艺术活动在社区重建方面担任着一个重要角色”这一观点。
勿忘本:艺术本身的价值
“艺术活动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艺术本身的价值”郑新文强调,艺术本身可以美化环境,令我们生活得更快乐,给予人心灵的慰藉,如“911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后,艺术家的创作帮助受难者渐渐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他认为,最初的艺术创作只是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贝多芬、梵高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在日后会产生如此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艺术活动,也是人类追求文明的体现。郑新文以小众艺术为例,告诉我们,一方面要重视非盈利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市场,减少艺术对政府的依赖。
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讲座的主题,郑新文抛出副题——“爸爸妈妈,我要嫁给艺术”。他将艺术比喻成可以让女生托付终生的有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并且与女生真心相爱的男子。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问答环节,现场观众提问相当踊跃,郑新文均耐心作答。最后,李于昆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并寄望同学们带着思考继续探索自己的学习之路。
附:郑新文简介
郑新文从事艺术行政工作超过30年,曾担任多个香港艺术机构的主管工作,包括香港艺术节的首位华人总经理/行政总监(1988-94)、香港艺术发展局秘书长(1997-2001)、香港电台第四台台长(1994-97)、香港管弦乐团助理总经理(市场及发展) (1982-86)等。
2002年起郑新文把大部分时间投入艺术管理培训与教学工作,分别在香港和上海开展培训课程和任教。2004年至2008年,郑新文前往内地工作,初任汕头大学行政总监,其后任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系主任,在任期间创办艺术管理研究生进修班课程。
郑新文现在于中港两地担任教学及顾问工作,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大学校外进修学院、汕头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艺术管理课程,同时以顾问身份参与政策研究,近期参与的调研项目包括西九龙文化区演艺场地的未来管治模式、香港演艺学院的战略规划等。
郑新文经常获邀在艺术管理人员的本地和国际组织会议中出任讲者或主持,这些会议包括ISPA(国际演艺协会)、AAPPAC(亚太表演艺术中心协会)、欧洲艺盟领袖论坛(ELIA)等。他的著作《艺术管理概论:香港地区经验及国内外案例》已于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