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方凡泉:“三个坚持”“三类岗位”建立新型用人机制

文字:记者 晓雯 孙艳娇 实习生 熊英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5-07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目前,我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度深、关注度高,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面对新举措、新事物,每个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为了一探究竟,本网记者走进了设在北校区行政楼三楼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办公室,就此项改革工作专访了我校副校长、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办公室主任方凡泉。方凡泉介绍了我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记者提出的学校教职工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他在采访结束时说:“希望通过校内新闻网的报道宣传让更多的教职工了解这一改革新举措。”

方凡泉介绍了我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

 

方凡泉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我校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请问这项改革有何特点?本项改革对我校发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方凡泉(以下简称方):目前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改革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三个坚持”和“三类岗位”。“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二是坚持统一规范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三是坚持因事设岗原则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目的在于最终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

   “三类岗位”就是国家在高等学校设三类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高校的专业技术岗位又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是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符合高等学校包括我们广外发展的自身需求。在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后,事业单位将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所谓身份管理,特点是计划调配,行政任命,因人设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而岗位管理推行的是聘任制,通过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等级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对我校来说,通过推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理顺用人关系,转换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优化人才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

 

    记:本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政策适用哪些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方: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本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的适用范围是学校在册在岗的事业编制教职工,非事业编制的教职工暂不纳入此次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

 

    记:此项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分几个阶段进行?预计什么时候完成?

    方: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首次人员聘用工作预计在年内完成。此项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1)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4月);(2)调研准备阶段(2010年4月至5月),包括学习掌握文件精神、组织调研、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或细则;(3)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11月),包括四项工作: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组织岗位聘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结果认定。(4)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2月)。

 

    记:据了解,《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方案》已经公布,目前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方:目前,学校已经公布了《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方案》,明确了适用范围、组织领导、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岗位设置与聘用办公室主要在做三项工作:

    一是机构编制的调整工作。学校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二是岗位分类工作。根据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对学校的所有岗位做了摸底调研,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现在已基本按照文件要求将所有岗位分成了三类,对尚未明确的岗位,办公室将于近期到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

    三是人员数据测算和任职条件拟定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人员学术信息库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办公室将依据最新的数据草拟各类各级岗位的任职条件。

    下一步,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各类各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在此过程中,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聘用委员会、管理岗位设置和聘用委员会、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和聘用委员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很多教工关注“双肩挑”的问题,请问设置“双肩挑”岗位应把握的原则或条件是什么?是否意味着管理人员无法评聘专业技术职称?

    方:“双肩挑”问题在高等学校非常普遍。按照文件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确因教育工作需要兼任的,须按相应的人事管理权限核准。一般来说,设置“双肩挑”岗位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该管理岗位是否确需专业技术背景;二是该管理岗位是否从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的人员中选聘;三是该管理人员是否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是该管理人员是否确实按要求完成了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

    根据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坚持职员制度的改革方向。除“双肩挑”岗位和在管理部门中设立的专业技术岗位(如会计、审计、工程、档案等)外,其他管理人员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记:具体来说,院长、系主任是否属于“双肩挑”?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辅助单位又是如何进行岗位设置的?

    方:院长、系主任的岗位属于教师岗位,不属于“双肩挑”岗位。各学院的教师设为教师岗,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学院办公室设为管理岗位,学院办公室教学辅助人员设为辅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按规定,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学辅助岗位设为辅系列专业技术岗,这两个部门的办公室设为管理岗。

 

    记:辅导员是如何进行岗位设置的?

    方: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专职辅导员(含学生工作副书记)纳入专业技术岗(教师系列)岗位管理,并可根据聘用条件确定相应的职员等级。但这仅是岗位设置与聘用办公室的初步建议,最终有待学校作出决定。

 

    记:岗位结构比例超过了核定标准怎么办?

     方:如果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的,超出部分人

员可以按照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保证现有在册的正式教职工都能上岗;但超比例的部分人员,只能进入相应职务岗位等级中的起点级别,以后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

 

    记:对于这样一种改革,您认为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方:根据已经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高校的经验,结合我们广外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如下两点工作:

    一是准确掌握实施范围,实行“先入轨、后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度深、关注度高,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此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学校会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要保证学校现有在编在册的正式人员,也就是与学校有正式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的人员进入岗位,保证现有在册的正式教职工都能上岗。所谓“先入轨”,就是先把所有人员按任职条件对应的等级进入相应类别岗位,签订聘用合同;“后完善”,就是在建立聘用制度之后,完善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配套制度;完善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的岗位管理;完善各类人员的总量控制、等级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

    二是严格区分三类人员,确定合理的结构比例。要确定合理的三个结构比例:第一是学校三类岗位之间的比例;第二是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级及其内部各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第三是工勤技能岗位各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学校在进行校内岗位设置工作时,必须根据省人事厅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弱化两头,强化中间”,即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较少,突出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地位,做到科学合理,既要因事设岗,又要保证不突破控制比例。

 

附相关链接:

    仲伟合对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提出四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