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29日,我校中日文化交流小组20名成员在指导教师杜凡、严敏的带领下,前往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参观学习陶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小组还特别邀请了日语系外教浅井治夫妇同行参观。中日文化交流小组成员已学习过不少中日茶文化知识,特别是茶器这种高深的学问,因此,此次参观有利于将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参观的第一站便是南风古灶的一座龙窑。该龙窑建于明代正德年间,500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是世界上持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历史悠久的龙窑
在听过龙窑的历史后,小组成员继续探索陶器的制作过程。有着64年制陶经验的师傅现场为大家用古作车演示了拉坯的整个过程。古代没有电,必须一人用脚带动轮盘旋转,另一人则进行陶器形态制作。不到5分钟,一堆不起眼的泥就在制陶师傅的手中如同变戏法般成为了一个精美的花盆。再经过上釉、烧制后,即可进入市场。整个过程不禁让在座观众啧啧称叹。

亲身体验
在随后到达的石湾陶瓷博物馆中,成员们更是从泥馆、饰馆、釉馆、火馆里陈列的一个个陶瓷制品上,深切地感受到了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石湾陶器在发展中沉淀的先人的聪明才智。有着丰富陶艺经验的浅井治老师为成员们介绍了与陶器有关的知识。他的太太康子担任小组的茶道指导老师,她告诉大家,在千里休的时代,学茶道的人必须自己烧制一个茶碗,用这个茶碗为客人献茶。从茶碗的成形、烧制到最后的诞生,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着主人的心血。

交流中日文化
走在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中,回味着一路呈现的陶器发展史,小组成员刘同学不禁感慨,“第一次明白了所谓茶道里‘饱含心意为客人献上最好的茶’的含义,不仅是茶道的过程体现了主人对于客人的热忱欢迎之情,客人所使用的茶碗本身也倾注了主人的一份情谊。”
活动结束后,浅井治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他表示,茶道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日本诞生。此次能够来到称得上茶器的故乡的南风古灶参观,是一份珍贵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器的历史,来学习中国的文化,进而深入体会茶道本身的精神,希望以后能多多开展此类活动,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和学习。

临别前合影留念
附:茶道中茶具的简介
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茶道中品茶后,客人对茶具赞赏会令主人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在茶具的选用(有时还包括制作)上,主人都是根据时节或者针对特定的客人等进行配置,饱含了主人对客人的独特情谊。当受到赞赏时,主人认为这达到了情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