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蔡方舟:奋战在奥体中心的即时引语记者

文字: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广外分社 佘植涵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1-23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亚运会即时引语记者(Flash Quotes,简称FQ)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志愿者岗位,全国范围内不超过500人。我校中文学院文秘082班的蔡方舟,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奥体中心田径场上12名即时引语记者的队长。从11月15日开始,蔡方舟每天都带领我校的即时引语记者奋战在前线,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记录着每天最新鲜的体育新闻,书写着亚运会的点滴故事。

蔡方舟在工作间
蔡方舟在工作间

脱颖而出——个人爱好成为竞争优势

    场馆内的FQ都要求具备相当高的素质,许多报名参选的同学因此被挡在门槛外。对蔡方舟而言,体育知识和英语学习都是多年的爱好,这次能把爱好应用到工作上,是最高兴不过的事情了。

    令记者有点吃惊的是,外表斯文偏瘦的蔡方舟,其实是学院的“短跑王”。他曾拿下中文学院院运会的多个田径金牌并屡次代表学院出战校运会,对田径的熟悉自然不在话下。身为狂热球迷的他对足球的了解度则称得上是半个专家。在志愿者笔试时刚好有一篇路透社关于足球的英文原稿,要求翻译成中文。当时他的窃喜之情就不用提了,用他的原话说是“我连原文都懒得看,直接翻译出来了”。此外,从小学开始就喜欢英语的蔡方舟,对英语的热爱亦是令人佩服。他还深情地吟诵了电影《死亡诗社》中梭罗的诗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蔡方舟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

前线工作——高压下突显专业素质

    志愿者并不意味着胜利的终结,在奥体中心场里,一切挑战才刚刚开始。场内的12名即时引语记者并不直接写稿,而是前线收集最新的新闻素材看点,后方的专业记者就是根据他们的信息编撰成稿。没有他们的信息资源,就没有职业记者的成稿。所以说,他们是亚运新闻素材库的建设者,是记者的记者。培训的第一天,有着奥运会工作经验的培训老师告诉他们:“你们很重要”。而FQ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在高压下完成高效、优质的工作成果。

   蔡方舟告诉记者,开赛时期,他们的专属电脑必须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每一个FQ一旦采集到新闻素材,不管本身是用什么语种收集信息,都必须在15分钟内用英语编写完成,并以素材的形式通过网络传到后台总部。“还好我跑得比较快,”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这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比赛的时候,FQ们的常规工作就是在混合区与成堆的各大媒体记者推搡互挤争夺一席有利之地,或者像狗仔队一样在外区苦等一两个钟以求抢占先机。因为FQ们本身是学生,有时被个别报社记者前辈看扁。对此,方舟同学的想法是:在各大顶尖媒体的争先恐后挖掘第一手资料的境地中,若要抢占先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综合素质。正如FQ的领队鼓励的那样“以专业的职业素质证明自己的实力”。

    落实到行动中,方舟从最小的细节出发,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比如在采访中,他避免提出类似“你对自己刚才的表现怎么样”等封闭性问题,争取从专业角度出发,用open question挖到更多新闻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方舟比有时甚至做到比职业记者还专业,一些现场的记者还反过来问道刚刚某个选手在比赛中是否犯规。凭着对体育知识的深度了解,方舟在工作中显得越发得心应手。

个人收获——感受成长的快乐

    由于FQ们都有权限进到混合区,所以每场比赛都能在媒体看台上以绝佳的角度欣赏运动员的体育风采,也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和采访偶像和明星。蔡方舟回忆起11月17日与超级大牌体育明星零距离接触的经历依然兴奋不已。当时他看到亚洲100米纪录的保持者萨•佛朗希斯刚刚从热身区训练完出来,来不及多想便立即迎上前去。面对着世界级的体育明星,方舟禁不住被对方从墨镜后散发出来的气场震慑到。但是专业的FQ素质让他立即想起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他赶紧冷静下来,开始用英语与选手进行交流。当问到萨•佛朗希此行的目的时,对方坦率而自信的回答“To get the gold medal”又把蔡方舟狠狠地震撼了一番。

    在奥体中心场内,这是蔡方舟第一次有机会如此长时间地与外国友人近距离接触。从结结巴巴地用中文思考再表达成英文到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他觉得自己的口语有了极大的进步。作为学了多年英语的中国学生,蔡方舟感叹道其实想要在英语上有大的突破就应该敢于大声表达出来。“Open your mouth” 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团队的队长,方舟同学觉得自己学会的最大本领就是用全局意识考虑问题,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考虑的是团队的整体利益。例如吃午饭这件事,有时工作餐延迟到一个多钟头才到。作为队长,蔡方舟不仅自己没有抱怨,还要在联系场馆后勤人员协调问题,同时安抚队友情绪。讲到这里,方舟同学笑着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我的脾气小了很多,呵呵。”

领队赞赏——“这是一支专业而充满激情的队伍”

    来自澳大利亚的体育信息专家Gen Johnson,现为某报社的体育主编,同时也是奥体中心场内的领队。他看着蔡方舟这一群广外小记者在场内用心工作,不由得称赞他们“professional and full of passion”,谈到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有接触顶级赛事的经历,又加上外语能力和专业的体育知识,这三种能力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无限前景。身为SIS(sports information specialist) 的他,更戏称广外这群FQ们为AS(athletics specialist)。

    对于蔡方舟及整个团队来说,领队的称赞是一种真诚的肯定,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激励着他们迎难而上,尽其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亚运盛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