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16日,200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团体主答辩人之一任娇艳博士和带队老师姜海龙受邀前来广外进行交流培训。在南校区教学楼F208,任艳和姜海龙就团队合作、选定项目、答辩礼仪等和大家分享经验,并解答相关的疑难问题。
姜海龙侧重在团队合作、选题决策方面作了介绍。“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在漫长的比赛中,必然有人员的更替。在应对退出人员的问题和稳定队员的心理方面,队长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选题方面,姜海龙认为选择结合学科特色并能依靠学校资源的课题,将更容易操作。另外,他推荐大家去清华BBS、华工BBS上搜索相关的计划书范文,作为写作时的参考。
任娇艳用“农民制潜艇,值不值得投资?”作为引子,通过“海之素”(挑战杯参赛作品,并最终赢得全国金牌)的成功例子阐释项目选择上的要求。“海之素”是采用生物技术,长期研发的项目。原料来源质优、易得、低价,产品具有市场潜力。此外,该课题涉及“三农”问题,与国家的政策相挂钩,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任娇艳表示,这就是他们作品具有的特色,是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任娇艳畅谈心得体会
任娇艳介绍了金牌团队的成员组成,本科(39%),双学位(15%),博士(15%)以及硕士(31%)。她强调要发挥各个队员的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她用searching , fighting ,struggling 三个单词来形容团队合作的历程。一路风雨走到了厦大的答辩台上,并最终经过激烈的竞争成功夺金,她深感现场发挥的重要。师姐还交流了答辩心得和礼仪要求。
40分钟的讲座后,现场观众热情高涨,提问非常积极。而任娇艳则一一耐心解答,同学获益不少。
在如何开展调研的问题上,任娇艳提到,他们采取电话沟通方式。有时,队员虚拟一个身份,向对方解释要开发某种商品,诚恳地询问对方的意见,往往会得到需要的信息。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创业计划书怎样打动评委?任娇艳强调,如果是搞商品的话,就要以项目吸引别人的眼球;如果是主攻服务,就有必要在包装上花一番心思。
计划书写作上,有必要细分,面面俱到吗?任娇艳表示,计划书经过初赛、复赛、省赛的推敲和修改,才选拔到全国赛。在校内竞赛时,不需要把计划书弄得花里花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海龙提到了指导员的工作和作用。他一直把该团队看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解决各类问题的时候,更重视心理上的开导。当初,团队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决定主题,否定了至少六个猜想,才一锤定音,定下搞酱油的主题。
任娇艳表示,指导老师是很强大的技术顾问后盾,而团队合作要有奉献精神。当初的队伍有14个人,而最终站到全国答辩台上的却只有四个人,另外两名队员随行到厦门大学,照顾四位辩手。她一直强调这是一场大学生的比赛,她也没有想到会走得那么远。实际上,她不仅仅收获了一份成功,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