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4月3日的“马扁会”于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呼吁陈水扁回到“九二共识”,藉此达到两岸和平、繁荣。陈水扁却对此矢口否认,辩称只有“九二会谈”。他还宣称不排除完成“宪改”,并声称两岸的现状不是“四不一没有”(即“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李登辉的‘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短评:政治人物本应视诚信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失去诚信,你所说的话、所做的承诺与宣示,就没有人相信。上台“执政”近6年的陈水扁,其政治信用早已在无数次的出尔反尔中丧失,这一点,马英九无疑是清楚的,但之所以仍主动提出愿与陈水扁会面,无非是一种高姿态的表示:民进党嫉妒马英九访美受到高规格接待,使出种种伎俩“打马”,而此时马主动邀扁会面,是要向大众展示其不计前嫌的大度。在民进党内一片“打马”声中,陈水扁虽不愿与马英九会面,但拒绝就等于向马示弱,依陈水扁的个性,是咽不下这口气的,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笔者认为,“马扁会”是两党间的良性互动。马扁两人对于会谈议题,或许有不同意见,不过仍然希望借由会谈,进行良性互动,求同存异。(评论员 谌媛)
相关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3/20178602366s.shtml
●据新华社4月5日专电报道,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
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对应的却是一个基本上属于纯消费的群体,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学生中消费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占44.25%;不同程度得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的占21.14%;而消费全部靠自己勤工助学仅占0.44%。
又讯: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不允许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也不允许收取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各种费用,以有效治理目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
短评:大学生是发展型消费的人群之一,但绝对不应该是挥霍奢侈消费的人群。首先,大学生作为问题的主体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虽然接受了良好知识文化教育,却在正确的金钱观等问题上严重缺位,这导致大学生离开父母后在金钱问题上迷失。因此,今后首要任务应该放在如何纠正一些负面的消费观念与方式道路。
但不能忽略的是,大学校园的某些靡靡之音有其出处,社会的不良风气随着大学大门的敞开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再者,是不是购买电脑等用于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消费就是奢侈浪费?最后,勤工助学机制在我国尚未完善,能提供给大学生的机会几乎是杯水车薪。看来短期内,大学校园消费问题是注定不能平静的。(评论员黄淼淼)
短评:将要出台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核定标准,将有利于加强学校的管理,其中包括国家拨款和向学生收费都有了具体的标准可以参照,能够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
有些学校虽然没有乱收费,但他们都在观望,稍一疏忽或者查处不力,这股势头就会蔓延开去,后果将会很严重。国外高校仅是办学实体,但中国高校还是一个行政单位,除教育功能还有很多行政功能和社会功能,比如养活退休职工等。使得高校成本非常高,核定也非常困难,到底哪些应该划归教育成本的也很难界定,界定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有争议性的东西。(评论员 谌媛)
相关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6/03448624302s.shtml
http://learning.sohu.com/20060407/n242664309.shtml
相关链接:http://news.sina.com.cn/c/edu/2006-04-04/01499520424.shtml
●
随着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樱花节的落幕,武汉大学的樱花也卷入国耻之争。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是花不是耻”的讨论在网上迅速升温。
据了解,武大的樱花主要来自日本。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怀着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侵华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这便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不过,当年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已基本死绝。现在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大多都来自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友人的馈赠。
短评:樱花本身是无辜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并且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因为人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愤恨,不应当和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冲突。另一方面,日本人种下的这批樱花,也不失是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年武大的周鲠生、李达等诸位校长对这批樱花均未砍伐之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樱花有什么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樱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好看,我们就能去欣赏。更何况,我们国家也是樱花原产地之一,而且现在我们看到的樱花已经不是当年侵略的残留物,而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勿忘国耻并不错,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强大自己,而并不是失去理智地指责无辜的植物。
对于武汉大学樱花的问题一定要从历史的眼光看,着眼于长远。美丽的樱花是全人类的财富,草木是无辜的,不能给它们“贴标签”、“戴帽子”。现在的樱花是历史上经历多次种植形成的,要了解历史,国与国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目前虽然中日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我们更要从长远考虑,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才是关键。(评论员 谌媛)
相关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6-04-06/14238631181s.shtm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university&idArticle=32493&flag=1
●4月6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了在洛杉矶举行的中美项目采购签约仪式,当天,中美双方在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共27个,总额达44.4亿美元。
洛杉矶市市长维拉莱格沙和洛杉矶郡郡政委员会主席安东诺维奇共同登台,见证中美双方代表轮流在一排三个台面连连签约,二十七个项目个个亿万美元,涉及软件、发电设备、汽车、航空和电子元器件等广泛商务。

短评:此次有中国版“铁娘子”之称的吴仪副总理的美国之行购入了的大量高新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领域恰恰是我国目前尚待改进、潜力巨大的领域,此次虽还有其他深意,但对中美之间时有摩擦的贸易关系而言算是这几年空前的大动作,对中美贸易之路会具有深远影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反倾销”等等违反相关世贸组织条例的举动曾引发中国相关人士及相关部门的强烈反感与相应反击。然而在多次迂回中,美国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中美贸易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此次合作多少是一个良好有力的开端。至于中国为何非要花如此大血本买如此多的硬件产品,而非引进新进技术,也是涉及知识产权及专利的反复权衡的结果。总之,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征兆,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中美贸易的双赢目标能否实现,也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评论员黄淼淼)
相关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60407/n242678638.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4/07/content_4395032.htm
●
4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7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布拉撒清真寺当天遭到炸弹袭击表示强烈谴责。
巴格达附近的布拉撒清真寺7日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为今年以来伊拉克境内最大一起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79人死亡、160多人受伤。
短评:如今在伊拉克,泛恐怖主义已然形成,炸弹袭击之于伊拉克已是让人习以为常。对于这个新生的民主国家,不可谓不是个艰难的考验。在笔者看来,挑起派系冲突是为政治服务的,虽然背后指使者尚不清晰,但对本已充满困难的伊拉克新政府组阁问题火上加油则是必然的,从扰乱国家安全和挑起派系冲突的方面对当今地位并不巩固的执政党施加压力,并迫使伊拉克总理贾法里下台恐怕是主要的目的。后者因在处理国内安全问题上收效甚微、已被英美政府舍弃支持,而此次的炸弹袭击对贾法里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评论员 马顺)
相关链接:http://www.cctv.com/news/world/20060408/100013.shtml
●自3月31日开始,伊朗军方在南部波斯湾沿岸和附近水域开展为期一周的海空联合军事演习,共有1.7万多名革命卫队士兵和大约1500艘舰船和飞机参加。自演习当日成功试射了一枚新型导弹后,伊朗军方又连续在3月31日、4月2日、3日和4日宣布成功试射高性能武器。

短评:面对国际社会关于核问题的关注,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德黑兰方面似乎决定以示强来作出回应。伊朗进行军演的安排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近日通过声明要求伊朗弃核的背景下开展的,而朗军方将领特别强调,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大动脉”霍尔木兹海峡是军演重点——此举明显针对美国可能会籍由核问题处理而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举措,通过展示其认为具备的一定军事实力和反击范围而让美方在对伊实行强硬举措时会投鼠忌器,但此举也无疑会激起华盛顿方面的进一步反感,或会促使美方许考虑用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来代替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这么一种可能。随着美伊战略博弈“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的进一步发展,“伊朗核危机”将笼罩上更紧张和不安的气氛。(评论员马顺)
相关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zt060119/
(新闻采集:马欢 胡晓文 新闻评论:马顺 黄淼淼 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