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横幅是学院、社团等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凝聚了众多同学的智慧;一直以来,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着最直接的信息。但是,好的事物走错了程序,放错了地点,魅力又将如何?4月22日下午,记者就这个问题对南校校园海报横幅的摆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群聚效应”,风采不在
就横幅的摆放位置来说,一饭靠近隧道口的位置是最受青睐的地方,它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学院社团的横幅驻扎地。从节约口号到舞会宣传,从双语比赛到辩论大赛,各种各样的横幅给大家带来了最直观的信息。

但是,过多的横幅却不禁让人有一种眼花缭乱的头晕现象。一路走过,视觉疲劳取代了花花绿绿的新鲜感。商英学院的李同学说,过去他最喜欢看横幅上的信息内容,因为够醒目;但是现在,横幅堆在一起,让他兴趣大减,有时索性不看了。信息学院的王同学也表示希望横幅有数量上的限制,在信息选择时不至于那么辛苦。
据了解,横幅堆砌型、集中式的摆放方式不但没有给同学们带来便捷,反而削减了内容的吸引力,使同学们的关注程度有所降低。很多同学都希望横幅的位置分散一些,数量上有所减少,质量上加以提高。在横幅的摆设上,组织单位要有技巧性一些,学校把关要严格一些。
“七零八落”,布置凌乱
记者发现,横幅在摆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展开不够,以至于横幅的信息完整度大打折扣。隧道口管理学院的一幅横幅整体扭在一起被放置在隧道顶端,不但一些信息细节被掩盖,就连活动内容也只留下孤零零的几个字可以看见。


横幅重叠现象也非常严重。二饭门口,两幅以读书为主题的横幅重叠在了一起,“上观”为勤奋读书,“下看”为以书塑身,后面一幅的中间部分已完全被掩盖,想要了解内容的同学也只有在思维中止后叹气。
笔者认为,组织者本身应该根据大风、雨水等天气因素定时对横幅的摆设进行检查,才不至于横幅出现纠结现象。摆放上也应当规范化,重叠会掩盖掉其他横幅的信息,不利于宣传。
商业宣传,程序是否合理?
学校的不少地方的横幅还出现了商业性质的宣传,横幅本身为同学们带来许多实惠信息的同时,又是否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批程序?

例如生活区主干道上两棵小树中间挂着一幅可爱的“寻宝奇葩之旅”横幅。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其带有浓重的商业宣传色彩,活动的主办部门不是学校和学院或者社团的任何机构部门。许多同学都表示,对这些横幅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想过程序上有没有限制,对学校的形象是否有影响。
商业性质的横幅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学术氛围建设有一定影响,应当对其限制、规范和引导。记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学校的管理条例中有对商业性质横幅的严格限制,并有相应的处罚条例。但能否落实,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把关。
显然,横幅作为向师生们传播信息的宣传工具,能否对其规范化管理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学校的有关部门和活动的组织者都应当严格把关,同时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园环境更加美观、整洁、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