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英语写作课程建设与科研专家圆桌会议在我校举行

文字:通讯员 陈怡西 景娜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2-0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根据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我校国家文科基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和英文学院英语写作教学团队在12月上、中旬举办两个系列的学术活动。其中,第一个系列以学术探讨为主,并举行一次国内英语写作专家的连场讲座和圆桌会议;第二个系列以课程建设为题,并举办一次国家精品课程“中级英语写作”观摩研讨会。

写作界后起之秀带来4场精彩讲座

  目前第一个系列的学术活动已经顺利举行。12月3日,4场精彩讲座在我校电教中心精品课程录像教室举行。主讲专家为华中师范大学刘东虹教授,中南大学叶洪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敏副教授和南京大学王文宇副教授。这四位都是近年来英语写作界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刘东虹:跨语言影响还是标记性

  刘东虹教授的讲座题为“跨语言影响还是标记性: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指示短语和代词it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内鲜有研究的回指现象,指出了回指语的选择并未受标记性影响,而是更多地受到跨语言的影响以及二语语块的影响。叶洪副教授接着做了题为“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在写作中的应用”的讲座。据了解,叶洪在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两次来广外驻校调研,她的博士论文就是在对英语“写长法”的教改实践的长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论文被评审者评定为优秀等级。而且,叶洪目前仍兼任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在讲座上,她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视角,对广外的“写长法”教学理念与实践作了富有见地的分析,指出“语境突破与重组”是“写长法”教改模式的精华所在。


王文宇讲座现场

  王敏副教授的讲座题为“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她以她在西安交通大学实践英语“写长法”的经历为例,系统论述了在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她如何通过“以写促学”,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成功唤起理工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爱,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王文宇副教授对国内外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走向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她在讲座中把国内外近30年有关二语写作的实证研究,按二语作文的语篇特征、语言特征、写作过程、二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作文评改、写作评估、写作教学模式等七个主题进行了有章法的梳理,并提出各领域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方法,使全场听众有豁然开朗。


王敏正在接受硕士生代表访问

  这一系列精彩的讲座不仅给在座教师,硕、博士生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大家的思维和视角,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式。每位专家结束演讲之后,马上被我校的硕士生代表邀请到附近的花园凉亭里接受采访,就她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如何结合观察英语写作教学做科研等等问题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给采访摄像的则是英文学院的本科生“小记者”,各位专家对我校动员各个层次一起办科研活动的做法十分赞赏。

圆桌会议:热烈讨论 思想交锋

  12月4日,这4位专家又和我校的写作教师们一起参与英语写作课程建设与科研的圆桌会议的讨论。我校英文学院院长刘岩教授在会议初始时来看望与会学者并致欢迎词。文科基地王初明教授、郑超教授,英文学院欧阳护华教授等学者,英文学院各位英语写作老师,来自商英学院的英语写作老师,部分博士生、研究生及访问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圆桌会议现场

  圆桌会议由郑超教授主持。刘岩在致辞中强调了科研的重要性以及科研与教学的一体性。王初明教授接着致辞,阐述了“学伴用随”的外语学习理念,倡导这次会议要通过思想碰撞,增进对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接下来,莅临嘉宾和我校学者一个个即席发言,展开了一整天的热烈讨论。郑超提出了写作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叶洪的发言主要强调了写作教学的社会化和跨文化视角,在谈到“写长法”时,她特别指出,“写长法”保护了学生的情感,因而有助于解放思想,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刘东虹认为目前造成国内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够的原因可能是社会阅历的局限性。来自于写作科研长期领先的南京大学的王文宇副教授高度评价了“写长法”团队在课程建设上的摸索。而志愿承担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王敏副教授则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输入以及协同(alignment)效应。与会其他老师分别就来访专家的观点做出回应,其中,欧阳护华教授提出写作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余盛明教授认为写作教学应选择学生关注和熟悉的话题,而非照搬教材。王初明教授指出,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互动,在于协同。写作在外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具有关键的促学作用。


王初明指出外语学习关键在互动

  这次圆桌会议在各抒己见及思想交锋下,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有许多新的论题需要探讨,如:如何对待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听”和“读”如何实现与“写”的一体化?信息时代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应如何重新定义?等等。

  文科基地副主任,《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和霍永寿教授参加了下午的会议,和与会学者就如何运用语言学的成果和方法,结合教学开展实证科研,交换了看法。他们认真听取了来自不同重点大学的4位学者对我校英语写作课程建设和科研的评价,表示期望大家在会后带动更多英语写作教师,做出创新性强,有理论深度的科研成绩。

  圆桌会议结束后,与会学者表示跨校圆桌会议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研活动形式,希望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以促进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