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东语学院热线译员志愿者风采动人

文字:通讯员 沈永英 陈俊龙 黄雪琴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2-0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呼叫中心由亚组委志愿者部与中国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合作设立,是专门针对志愿者开设的沟通平台。其中,志愿者多语言服务热线是志愿者呼叫中心最具特色的服务项目,32位热线译员绝大部分由我院各语种专业学生担任翻译员,提供越南语、印尼语、阿拉伯语、泰语、日语、韩语、俄语、英语8种语言口译翻译服务,满足志愿者的多种信息需求,协调解决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素质拓展培训——舞动的青春

    10月17日上午,我校团委书记刘志军带领亚组委口译组志愿者来到广外南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营进行素质拓展培训。来自东语学院日语、越南语、阿拉伯语等6个语种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本次的培训。在最后的分享总结会上,每个小组的志愿者都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也在训练员的帮助下总结了活动经验,领悟活动的涵义,体会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意义。第五组的越南语译员陈俊龙同学感慨道:“互相信任、团结合作真的很重要。一个团队,领导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方向;但是,最后还是要靠团队集体的力量完成目标的。”他相信此次的拓展训练将对日后的志愿者服务有很大帮助。


热线志愿者拓展培训团结协作鼓动人心

上岗前的首次培训——点燃服务激情

    10月21日下午,东语学院亚运会多语言服务热线的志愿者译员,在中国电信114号码百事通中心参加岗前的首次培训。

    话务班长李文丽给志愿者译员们进行此次培训。她围绕服务态度、通话礼仪与技巧,以及操作页面两方面展开培训。谈到服务态度,李文丽用“热情、礼貌、和蔼、耐心和积极引导”进行概括。此外,她还特别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并通过播录音找问题的方式让志愿者们提高对典型问题的敏感度。


李文丽讲解通话礼仪与技巧

正式上岗服务亚运——奉献无悔青春

    10月25日起,我校首批亚运志愿者热线译员在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亚运志愿者服务话务中心正式上岗。

    每天凌晨6点,天未亮,花未眠,人未醒,亚运志愿者热线译员早已在行政楼前的校道上集合,准备上车前往工作地点——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呼叫中心。在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向广大志愿者提供多语言翻译,满足志愿者的翻译需求,协调解决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翻译问题。


工作休息时间合影留念

感动时分——程福安教授给译员加油

    早上在当志愿者译员到达正门集合点之前,83年至84年在东语学院工作过的程福安离休老教授已经在校道上等候。上前一问才知,程老教授是给我们第一批最早上班的志愿者们加油来的,顿时,我们感动万分。

    等到我们译员全部到齐,程老教授首先向这一批上早班的志愿者们问候。接着,向他们介绍我校最老最早的志愿者——今年80高寿的前任党委书记庄明英教授。2008年,庄明英教授提议:我们依着白云,喝着珠水,应该为亚运做点贡献。于是邀请周永叨教授和当时我院的泰语系专家姚余教授出一本介绍广州的好书。三位教授亲自到广州博物馆、广东图书馆及各名胜古迹进行采访拍照,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09年在泰国出版了《魅力广州》一书,为广州亚运会献上一份厚礼。

    程老教授最后还和我们志愿者热线的译员们一一握手、击掌,并说道:“让我们向亚运敬礼,共同做好亚运工作。一起来,更精彩!”


程福安教授和早班译员亲切合影留念

志愿者心迹——我志愿、我成长、我快乐

    激情亚运已经圆满落幕,经过亚运志愿服务的洗礼,热线译员们急切想跟记者分享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每次帮助志愿者解决了问题都非常开心,大家相处在一起也很开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热线团队的译员们都不太认识,但是亚运结束了,心里感到是那么的不舍,”印尼语热线译员大四的佘丹妮向记者娓娓道来,“感受最深的是能在外国友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给他最及时地给他解决问题,我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也许大多数人看不到,甚至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当之无愧是最后一道防线。”

    同样是来自印尼语热线的译员黄冉冉和阿拉伯语的译员韩瑞媚都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度过了许多个寂寞的夜晚;虽然只接过一个电话,但仍然很开心为亚运贡献了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很是激动。

    大四日语专业学生方丽玲接受采访时说道:“跟大家在一起觉得很有活力又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互相交流精神层面的处事和对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虽然大家老抱怨没电话很闲,不得不放弃很多实习的机会,不过相信以后大家想起来都会觉得是不错的经历。其次,坚守在这个最寂寞岗位的时候多了一些自我反省,包括在服务过程中的自我总结,也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和思考。可能是因为上了大四之后觉得自己变得浮躁,面临就业也显得很迷茫,可能这也是调适自己很好的一个机会吧。”

    泰语热线译员李涯点被大家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参与的精神所感动,并且要把这段美好的回忆珍藏一生。另外,方丽玲、林洁霞等8位是原来32位热线译员中留下来继续服务亚残的同学,他们都一致表示,有了服务亚运的宝贵经验,更有信心完成好学校交给我们亚残运会的任务。

    最冷门的“热线”当属越南语热线,记者整个亚运期间未曾接到一个电话,但是仍然觉得很开心,能参与到服务亚运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就已经非常高兴了。我也像其他七位译员一样留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服务亚残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