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1日上午,由勤工助学中心党支部组织的东莞塘厦服务队一行十人,在指导老师曾健文带领下精神抖擞地前往目的地,为期十天的服务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响应省委提出的“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的号召,我队秉着传承勤工文化,发扬志愿者精神的目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
虽然天公不作美,在路途上遭遇了滂沱大雨,但经三小时车程后,东莞塘厦镇完整地展现眼前。塘厦人民医院周伟雄院长、黄伟年副院长等医院领导对我队的到临致以热烈的欢迎。在简洁地介绍塘厦镇及该医院的概况之后,周院长表示,三下乡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大学生们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实践者平时如何实现职能,同时作为用人单位来说,更重视人才在单位的生存能力,日后能否发光发热。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周院长同时就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提高个人素质与队员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
领队老师和医院院长亲切交谈
义工培训:“爱心+耐心+……”
下午2点半,义工培训在行政会议室正式开始。塘厦镇人民医院门诊部陈焕秀主任作为主讲人为我们介绍了医院门诊部的基本情况,义工服务的工作范围以及相关要求。同时,陈主任表示服务队加入医院各科室进行义工活动,将极大的缓解医院繁重的压力,给病人提供更快速的服务。此次在塘厦镇的义工工作主要是在门诊部和住院部开展。陈主任强调,无论是在门诊部还是在住院部,都要在导诊员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工作。为病人提供的贴心帮助包括:导医、导诊,给病员提供开水服药措施,给老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喂药、喂水、喂饭等。
队员认真聆听义工培训
队员们走访各科室
随后,队员们在陈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医院各部门各科系。陈主任就如何成为一个好义工提出了四点看法:第一、要富有爱心。只有爱心才能给病人以真诚的帮助。第二、要有耐心,病人是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因为病情比较暴躁甚至会埋怨,这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做好解释工作。第三、不怕脏不怕累,才能让病人觉得贴心。第四、知识面要广,以便给病人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队员们听得频频点头,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每个人又都壮志踌躇,期待明天义工工作的到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病人、为医院、为学校、为社会竭尽我们的微力。
义教:“不愧是广外出来的大学生!”
晚上7:30,义教活动正式开始。主讲老师由队员担任,学生则由医务人员组成。在介绍课程之后,主讲老师特别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国外的医疗制度,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别看授课对象都是比队员们年纪大的医务工作者,讲起课来,这些老师可是一点也不马虎,两位老师在两个小时里耐心讲解,脸上始终保持着灿烂的笑容。而学生们更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课室里还四处“潜伏”着助教们,一个人负责辅导四、五个学生,纠正他们的发音,解答问题等。这群好学的学生可真不简单,提出了关于英语学习的种种疑问,而服务队的老师们亦一一给予解答。
医务工作者对英语学习孜孜不倦
在英语课堂的休息间隙,塘夏医院的团委副书记陈海表示,勤工助学中心党支部组织三下乡队伍走进塘下人民医院是双方互相交流,也是互相学习的一个宝贵机会,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朝气和学习的热情,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而此次实践活动也将教给青年大学生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贴近群众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及早为走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英语课堂,陈海副书记笑着说道,能够在繁重的工作后,享受知识的盛宴,轻松的充实头脑,极大的丰富了医务工作者的生活。而问及上课的感觉,中医科的魏医生不吝赞誉之词,“英语老师们展示了良好的英语功底,感觉发音很标准,上课也很生动,容易理解,不愧是广外出来的大学生。”魏医生也强调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是培养沟通能力的重要桥梁,“真实地体验社会,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在欢声笑语中,服务队的第一次义教很快结束了。为了准备一堂义教,每个主讲老师和助教都忙碌了很久,但在“学生们”一声声的感谢、一次次的掌声中,队员们得到了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也找到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忙碌、继续奋斗的动力!
文字:本网记者:曾宇 服务队宣传组:罗美霞 黄雪莹 周美贤
摄影:曾宇 服务队 廖绪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