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爱遐想”服务队调研组访问了家住赤草村北边的青蒿专业种植户刘大叔。刘大叔是一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热情好客,憨厚老实,虽然种植青蒿才一年多,但对青蒿种植却有深有研究,现在成了不折不扣的行家,更让我们惊叹却的是刘大叔行动中体现出来的经济学原理。
成本控制
“今年雇用人工犁地、起垅,每亩地需要支付人工费300元。但据我总结,如果用牛或机器犁地,我叫这样为半机械化生产,那样就只需花100元钱,节省200元,也就是说赚了200元。”刘大叔深知要提高收入,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降低成本。除了在人工方面降低成本,刘大叔还在施肥方面进行了研究,务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访问刘大叔
科技创新
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农业收益。刘大叔说:“我把脱谷机改造成脱叶机,用汽油机带动。虽然花了700元的改造费,但是有了脱叶机后,人工劳作就减少了很多,节省了时间。”此外,他还总结了青蒿的种植特性,发现如果青蒿的垅与垅之间的距离适当拉长一点,可以加强空气流动,加速青蒿生长。
刘大叔带调研组到青蒿田
分散风险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是商业中的一句名言。刘大叔不仅种植青蒿,还养了塘鱼和猪,种植番薯和龙眼。这样刘大叔亏本的风险就减少了很多。就像刘大叔说的:“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今年青蒿不行的话,可能番薯能大丰收;我龙眼被风打掉,那么我的猪可能会卖个好价钱。”
择优生产
刘大叔善于分析总结。他告诉调研组的队员们,他是按照不同的种子分开种植的。如果哪亩的青蒿不落叶、抗伏压性强,他就会保留这类种子,供来年再种。这在生物学上叫做优胜劣汰。访问当天,刘大叔还拿到了新品种的番薯苗。他说这是反季节番薯,希望可以产量更高,味道更加甜美。
此外,刘大叔还特别重视与别人交流经验。他平时很喜欢跟养了上百头猪的养猪专业户刘大伯交流养猪经验,交换养猪心得。村妇联主任是刘大叔以前的学生,现在也在种青蒿,平时经常来跟自己的老师刘大叔交流种植青蒿的经验。访问当天,她也在现场,并告诉调研组很多关于青蒿种植的情况。
从刘大叔的身上,调研组不仅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还上了一节终身受益的经济课。

比人还高的青蒿
背景介绍: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