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作为我校06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第一支出发队伍,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活动封开白垢镇义教调研服务队于7月7日上午出发到封开县白垢镇,展开了为时14天的下乡服务活动。至此,我校06年三下乡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整装待发
此次三下乡的目的地是肇庆封开县的白垢镇,该镇位于封开县中部麒麟山南麓的丘陵地区,距县城江口32公里,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属丘陵山区,有山地面积17.27万亩,水域面积0.96万亩,耕地面积1.25万亩。辖白垢、陈村、扶六、望楼、日光、续岭、新泽、寿山共8个村委会。该镇盛产的“十月红”沙溏桔,以果实肉质脆嫩,汁多化渣,甜蜜可口而闻名,故该镇也享有“十月红”柑桔之乡的美誉。
服务队在白垢镇中心学校为该校刚升初三的一共四个班约200名中学生展开义教活动,并丰富当地学生的课余活动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山区外界的社会与生活。同时,服务队的调研小组亦展开全面各方位的体察民情工作,深入各村各地,了解当地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努力完成以“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报告,旨在为当地政府找出教育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出谋划策以求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
义教小组和老师开教学会议
服务队驻地的白垢镇中心学校位于白垢镇白垢居委会,队员们住宿在学校里新建的宿舍楼,中午晚上两餐由当地政府食堂提供。在服务队到达的当天,封开县委副书记和白垢镇政府团委书记等领导盛情接待了一行前来的大学老师和学生并向大家介绍了白垢镇的基本情况,表示了政府与学校对广外大师生到来的欢迎并要求有关政府与学校部门给予服务队工作上的全力提供方便与支持。此次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服务队的活动展开,是白垢镇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立下乡实践活动基地合作关系的新开始。
地方志
白垢镇属于丘陵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927米的麒麟山横贯东南部。贺江横穿西北部,属南亚热带气候。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白垢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开通了县城江口—白垢、白垢—渔涝的二级柏油路。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村村通电话,电话进农家;座落镇内有肇庆市白垢电厂等4间大中型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裕,供应正常;文化、广播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宿舍阳台可见的贺江
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服务队驻地的白垢镇白垢居委会在白垢水电站所依的白垢水库的库区范围之内,从服务队宿舍阳台可以看见碧蓝清澈的贺江的水库库区段,船行于上,禾田岸布,有桂林山水之势。镇内山环水,水绕田,景色秀丽。
土特产
白垢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布局初步形成了水果、水稻、水产、甘蔗、松脂、蚕桑、竹木、肉桂等八大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尤以水稻、松脂、香菇、麒麟山茶、柑桔、河鲜著称。蕴藏丰富的白石、钨等矿产资源,正谨待开发。年产鲜鱼160吨、蒿竹45万根、厘竹20万把。
饭后散步,穿过竹海
作为粤西北木材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招商引资,白垢镇还初步形成了以白垢木雕工艺厂为龙头的竹、木、藤制品的生产企业。麒麟茶、麒麟山李、沙溏桔、贡柑、贺江鱼干,桂花、青竹鲮、骨鱼等名贵河鲜都是该镇名产。
但经服务队调研发现,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仍然不足,发展缺乏宣传与足够资金,底气后劲不足。同时人才的缺乏严重,人民普遍的教育程度不高,让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与经济能力不足,位于深山的地理位置与不便的交通始终是发展的硬伤,丰富的土特产与资源难以被认识和利用。
民风情
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造就了这里民风的纯朴,热情与好客是当地人民给服务队员们留下的最深印象。艰苦的生活没有夺去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乐观与开朗的天性,从假装经过服务队员宿舍门口想要引起队员们注意的小学生,在学校电脑室里研究电脑操作的乡村教师,到农田旁欣然接受调研队员们采访的老农,笑容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
当地小学生为服务队洗水池
集市一景
白垢居委会大街上有市场,每逢日历上含“2、5、8”数字的日子都会有集市,各方商贩与赶集的人凑成山里最热闹的风景。
纯朴民风更多地体现在了义教的课堂上,在大城市里学习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激发农村孩子的求学热情,并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机会一定要到外面去走一走。课外活动上,队员们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大家一起做游戏,师生之间得到充分交流,气氛非常融洽。
参考文献:《封开县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