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乡村生活初体验
从繁华的广东大城市到贫穷的江西革命老区的农村,从环境舒适的大学城到条件简陋的长冈中学,管理学院赣州实践团的成员们经历了一次生活环境的大突变。13号晚刚搬进宿舍的时候,天气异常酷热,当团员们正忙于整理行李时,突然断电了,宿舍一片漆黑。这个意外让大家第一次感到这里环境条件与广州的不同,停电的情况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只能靠校方提供的蜡烛照明,有的同学用上广州带来的手电筒,宿舍又有了一些微弱的光明。正在这个时候,隔壁宿舍传来吉他声,一位女生触景生情,自弹自唱,给队员们带来了一丝家一般的温馨。
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长冈乡终于恢复了供电。但不久之后,我们又面临另一个突如其来的考验——停水。水龙头一滴水也没有,没有水洗手,没有水洗脸,也没有水洗澡……这让很多同学觉得格外痛苦,由于天气炎热,大家早已汗流浃背,衣服粘着皮肤很辛苦,然而此刻的我们连洗脸洗手的水都没有,大家都默默地忍受着,继续刻苦工作。对于此时的我们来说,一把扇子、一包纸巾、一杯水在这炎炎夏日都显得弥足珍贵。
面对环境的变化,实践团每一位成员都没有怨言,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一起克服困难,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方面工作。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工作做到最好。每当看见长冈乡夜晚满布星星的天空和布满碧草的田野,我们都觉得格外的舒服和宁静。
第一次亲密接触
14号早上9时,赣州实践团全体团员与长冈中学200多名学生在学校操场举行了简单的见面仪式。长冈乡领导、长冈中学校领导出席了此次见面仪式,他们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实践团成员表现出来的良好风貌表示赞赏,同时希望学生们能虚心向广外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配合义教队的教学工作。
见面仪式过后,义教队18名队员分别到自己负责的班级与学生作进一步的交流。此次夏令营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共九个班级。每班大概20名学生,由两名队员负责。队员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不少队员是第一次当老师,但都出色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队员们把广外大新颖的外语教学模式带到教学中去,把课桌排成U字型,给每位学生起了英文名,教他们制作自己名片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通过将近一小时的交流,师生间有了初步的了解。队员们也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做了总结和交流,明确了以后的教学方向。不敢开口说英语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将是义教队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孩子们天真淳朴的笑容和求知若渴的眼神给了队员们工作的动力,队员们将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切挑战。

诙谐活泼的课堂
初入农家
14号下午,调研队和农民培训队为更好地了解乡情、完善工作方案,冒雨下乡开展了第一次踩点工作。两个分队兵分两路,分别走访了上社、塘石两村。两村均以稻谷种植为主,花生种植为辅。七月中旬,正值当地农忙时节,整村弥漫着烧稻谷的烟味。尽管雨时大时小地下着,田野中仍不乏农民忙碌的身影。借下雨时机,队员们深入走访了几家农户,从中了解到当地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鲜明特征,如“公路修建到家门口”、“三清三改”以及新型的政府辅助手段“实物补助”。同时也发现了当地农民种植作物种类单一,自给自足为主,商品意识不强等缺陷。还感觉到了在畜产品养殖方面对“市场信心”需求的迫切性。针对下乡了解的情况,农培组进一步完善了农民培训内容,调研组也将对调研方案作出相应的整改。

冒雨下乡

与农户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