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号,天空放晴,正如我们7月7号来到白垢镇一样,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次三下乡活动也正式结束,回顾这12天的生活,无不充满着酸甜苦乐。
苦涩篇
到达白垢镇的第一天,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我们这帮过惯城市生活的大学生突然不知所措,虽然我们住的是新建的宿舍,但里面设施的简陋却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哇。连风扇都没有”,同学们惊喊道。时下正值盛暑,而宿舍却连一个风扇插座都没有,随行的女生已经有些抱怨了。环境虽苦,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来弥补,美丽的贺江在向我们招手,希望我们能够在白垢镇度过快乐的12天。
美丽的贺江在向我们招手
工作篇
首先最先忙碌的要数调研组的同学了,到达第二天虽然下着大雨,但他们仍当地居委会的居民进行了大概的问卷调查,对这个居委会居民的教育状况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之后几天,他们忙碌在该镇的种果(沙糖桔)专业村,看到了沙糖桔给当地村民带来翻天覆地的生活,目睹了80年代白垢运输专业户目前的生活状况,提纲,采访,总结,每天就这么三点一线的忙碌着,但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开心,一天比一天更有收获。
采访白垢中学教务主任
义教组的同学当然也不甘势弱,在完成白垢中学初三各位代课老师的交接仪式后,很快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备课教学工作。来自广告班的“黑仔”负责化学,“黑仔哥哥好勤奋,轮到他晚修巡堂时总能看到他在认真的备课”,善于将实验与理论知识运用于一体的他总能将每节课讲得生活有趣,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来自全英班的孔敏妮负责语文,别看她个子矮小,学生们却都戏称她为“大家姐”,原来是她教学严肃,同学们都有点怕她,不过一到课后,严肃的“大家姐”立马变成了可爱的邻家大姐姐,与同学们玩成一片。在教学过程中,义教的同学们还会请来调研组同学来客串,给大家讲解星座知识,各地风情或者教大家学各国语言,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贯沉闷的课堂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大学生们变得笑声不断,同学们在快乐之余也学到了知识。
“黑仔”在认真讲课
娱乐篇
“年龄是沟通的最大代沟”这句话应用在我们学院这些可爱学子身上可就不灵了。达到的第二天晚上,刚好赶上小学六年纪的同学考完试,我们建议一起到操场玩游戏唱歌,给他们放松一下。大家坐在操场围成一个一个圈,之前大家本想唱一些比较OUT的老歌,但是没想到这些孩子却哼得出时下的流行金曲,“童话,七里香,枫,真心英雄”等等从他们的嘴中唱出来时吓了我们一跳,“我们低估他们了,呵呵”一位同学笑道。散会后,一大帮孩子还向我们索要签名,在这些孩子眼中,我们这些普通的山外来客就是“明星”。

焦急等待签名
分别篇
时间是短暂的,短短的12天很快就过去了,分别也即将到来。各位义教的老师最后一节课上得有些沉重,但更多的是鼓励,鼓励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教英语的甄晓晖用一首“FOR EVER”结束了他本次义教的最后一节课,鼓励大家要将做人与读书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德才兼备的人。
快走了,许多同学都来帮我们搬行李,“老师,让我们来吧”,2个女生说完马上帮我们一位女同学搬起了行李,“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以后有空要常来看看”,一个女生抱着教语文的周老师哭泣说。
“你们要好好读书,老师会跟你们写信联系的”
车子缓缓开动了,也许我们没有带给这些孩子许多知识,但起码我们垫高了他们的理想,坚定了他们走出大山的信念,这也是我们本次三下乡活动的最大成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