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聚焦三下乡】四会归来情满腔

文字:四会石狗镇中心小学义教队余幕英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8-09 点击数: 分享至:

 

江水缓缓流淌,渔民满载归来,慢悠悠地把船停泊;几只水鸟掠过水面又飞走了,这一切是那么的宁静和谐。

 

在这幽静的江边,座落着一所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小学,里面陈旧的教学楼、一桌一椅似乎也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酷夏,这里的缘分草长得比往年更茂盛、更葱郁。

 

 

711号,我和队友一行18人,打破了这里本应有的宁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张张稚嫩的脸蛋、一双双写满好奇的眼睛。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害羞、会怕生。可第一天刚互相认识完后,请他们先唱首歌时,立即响起几个让我很意外的声音:“幕英姐姐,你先带头唱啊!”我以为一句“我不会唱歌”可以“搪塞”过去,那边又响一个让我震撼的声音:“我们老师说你们这群大学生很棒,无所不会啊.。”那一刻,我们被“神化”了,可我更深深地体会到这里的学生对我们寄予了多么高的期望,此行任重而道远。

 

还记得第二天,学生摘来了几根很粗大的缘分草,争先恐后要跟我玩。学生抓着缘分草的一头,我在另一头,我们轻轻地、谨慎地向中间撕去,最后变成了一个正方形。那一刻,我明白了——是什么让我和这里的小朋友、村民、老师相遇呢?——缘分,而这份缘,就像我们撕缘分草一样,需要共同珍惜,用心经营,最后才能出现我们都想要的结果——相知。

 

每天,这帮小朋友都让我感动——

由于他们没有学习音标,所以记单词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我“偷“李阳的师,鼓励他们要多读,而且要大声地喊出来,不要怕丢脸,还搬出了李阳的话“I  like  losing  face.”让他们一下子接受这套理论可能有点难,但他们真的很配合,你听听他们读新单词的声音,可以说是响彻整个校园。刚开始提问问题或者叫他们到讲台做情景对话时,看到的是羞答答的脸孔。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听鼓励的话,而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到我的鼓励“well done”、并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后,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声声“老师,我来,我来”此起彼伏,有时生怕我看不到还站起来。那情那景,真的让站在讲台上的我不得不感到欣慰、感动。

 

 

每天,他们让我收获惊喜——

这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参加什么兴趣培训班,少年宫这类的。但就像《童年》所唱:“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就这么孤单的童年”,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有一次,队长给他们上了一节“冬菇变嫦娥”(在一个冬菇的基础上画成嫦娥)的图画课,然后叫他们把冬菇再变成其他的。收上来的作业,是那么有创意,让我们每个队友目瞪口呆——有变成向日葵、台灯、猪、白兔等等,连猪八戒、孙悟空也上场了。他们不仅想象力丰富,也勤动脑筋,活动课时总喜欢围着我,考我IQ题。我天真地以为他们问的应该诸如“什么书在书店买不到”这类耳熟能详的问题,可他们出手不凡,考我的竟是“什么东西你看不到,但摸得到,当你摸不到时,你会被吓到?”,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看着他们揭开答案时那得意的神情,我不得不再一次佩服他们。

 

有时,他们也让我痛心、难受——

应该说,这里的孩子有着城里孩子无法比拟的天然条件。放学后,他们虽然没有电子游戏玩,没有麦当劳、KFC的诱惑,但他们亲近大自然——河里抓鱼、田里插秧、果园里摘果子等等,这些对于小孩子的成长更是宝贵的经历。可这里的孩子,在得到的教育上,却远远不够。

 

在那里的14天里,接二连三发生了打架、吵架等违反纪律的事,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也能引起打架真的让我这个临时班主任无法理解、接受。当我听到有的小孩说他从小就打架打到大时,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我始终都坚持一个观点——没有无缘无故的坏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看着那两个打架的男生,回头想想之前的家访,似乎不难理解了——这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外打工(有的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就算是父母在家的,由于农活繁忙加上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大部分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以为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完事了。或许应该说,贫困才是真正的原因吧。在家访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间间破旧的房屋,一个5口之家的餐桌上摆着一盘萝卜干和一盘仅有几块猪肉的丝瓜;我们听到的是几乎每个家庭一天的伙食费是几块钱,很多孩子都需要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

 

这次下乡中,缘分让我有幸认识了这里的老师,一位在这里执教已有20个春秋的老师。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这所小学的不少老师已经被四会市城里的小学走了,可他说自己热爱这片热土,不舍得离开。我接上一句说“其实是你淡泊名利吧”,他笑了。我衷心希望这所学校有更多像老师这样的老师,一心装着农村的孩子。临走时,我赠给了老师一首诗《临别寄怀》:

秋菊冬梅羞难竞,陶公醉翁愧不如。

世俗纷扰皆粪土,全心全意育桃李。

 

14天的义教之行就在小朋友们的《我们都是好孩子》的歌声中,在《朋友》的歌声与低泣声交杂中落下了帷幕。坐上了离开的车,看着那一双双闪烁着泪珠的眼睛,想想他们的留言:

 

我舍不得你们走,我希望你们永远留在这里教我们

今年你们是三下乡, 明年暑假的时候,你们会来“四下乡”吗? 


我的视线再一次模糊,这些留言是他们对我们队伍的肯定,送给我们最大、最好的礼物。缘分还在我的指尖延续,我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诗《四会下乡》:

海五湖聚皆缘,

心稚童惹人怜。

自成蹊育桃李,

土乡情思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