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3日晚上,来自新疆哈密地区的歌舞团在我校南校区学术报告厅给广大师生们送上了一场以“瓜乡情”为主题的大型民族特色歌舞晚会。持续了将近20天的军训在这一天教官与学生动人的道别中圆满结束,在这国庆和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的难忘日子里,晚会吸引了许多我校学生前来观看。本晚会由新疆哈密地区歌舞团主办、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和我校团委团联协办,我校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景辉等领导出席了晚会。
哈密地区歌舞团成立于1958年,是一支能歌善舞、富有鲜明民族特色风格和具有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歌舞团。如今,怀着对本土风俗文化的深厚感情与无限热爱,哈密地区歌舞团把家乡饱含浓郁民俗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带到千里之外的广州,为我校师生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盛宴,在这当中凝聚了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演出当晚,舞台上的大背景被换上一大幅新疆本土的美丽自然风光画卷,烘托出浓浓的新疆当地风景气息。在演出即将开始前,我校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景辉还向该歌舞团团长赠送了纪念品。
哈密地区歌舞团的这次到来演出,无疑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感情沟通创造了良好机会。整场晚会节目以新疆舞蹈和音乐为主,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使得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台下观众不断地给台上演员报以热烈掌声,并有多名观众上台为演员献花。新疆的艺术家们用精湛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在舞蹈表演上,当艺术家们还没展示他们激情澎湃的舞姿时,他们五彩斑斓和富有地道民族特色的服装已经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她们穿着冷艳的连衣长裙,或大红大紫的上衣,或一袭印有花纹的布纱,又或是看上去显得贤淑端庄的长裙。特别是在维吾尔族古典舞蹈《美丽的月亮》中,女艺术家们头戴浅绿色的头纱,身穿夹着金黄色彩带的紫绒上衣和印有各色花朵的裙子,漂亮而极具特色的着装为舞蹈凝造了华丽的视觉效果。
在维吾尔大型舞蹈《天山欢歌》中,舞蹈演员们展示了蹲跳、原地耸肩、凌空踢腿等舞蹈动作,并把个人独舞和群体起跳相结合,在群体起跳中又突出中心人物的个人表现,使得整支舞蹈在视觉上具有明快的层次感和动感;另外,以敲击乐为主,穿插着吹奏乐的背景音乐热情洋溢,音乐与舞蹈浑然一体,尽显豪放的气魄,迎来了晚会的首浪高潮。
全身穿着鲜红色衣服的几名男舞蹈演员在乌克兰舞蹈《快乐的小伙子》中的表现很是抢眼,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拿手绝活,原地跳转、双膝着地起跳、绕场翻跟斗等高难度动作博得满堂喝彩,舞台也顿时成了个性飞扬的表演空间;戴着透明面纱半遮脸的姑娘们在《阿拉伯舞蹈》中身穿桃红色长裙,充分展示了肚皮和臀部的灵活扭动,一肌一容都那样妩媚撩人,满带韵律的舞姿舒张在阿拉伯吹奏乐下散放的神秘香艳里,动作幅度大而力度柔,风格奔放而不失温婉。
新疆的艺术家们在所有舞蹈表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精湛舞技,把遥远的丝绸之路上的优秀文化精髓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广州,努力让观众们回归到新疆民间,再现了天山脚下的东方文化瑰宝的魅力,生动表现了新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赞美和对美好爱情的真挚追求。看得如醉如痴的观众们都用不断的掌声感谢艺术家们为观众带来的从感官到灵魂的艺术享受。
歌唱家和演奏家们动听的音乐同样以富有浓郁乡土韵味的音色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人不能不相信是那香甜哈密瓜出产的地方使新疆人拥有这样清丽高亢的嗓音。“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由悠扬笛声做引子引出的一曲《请您尝块哈密瓜》在女歌唱家韩爱荣的演绎下表现出了新疆人的大方与好客;由我校学生与哈密歌舞团演唱者共同演出的《新疆民歌联唱》增进了大家的友谊,王骆宾作词的著名民歌被演唱得轻松生动又不失地道风味;手鼓是新疆乐器之王,在扎克团长的高超演奏手法下,手鼓独奏《丰收的日子》博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而用新疆民族乐器演奏广东音乐《步步高》这一创新演奏形式同样赢得观众们的好感。
晚上9时15分,全场歌舞晚会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晚会结束后,哈密歌舞团团长扎克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广外学生这样热情的表现,歌舞团想通过更多这样的机会来发扬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当晚演员们良好的表演状态令他感到很欣慰。他说还会选择在广州开展这样的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