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9日下午两点半,在教学楼C507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学术论坛第一期之数学论坛开讲,吸引了众多大学数学的入门者大一同学到场听讲。
论坛特邀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庆华教授、数学系主任张建梅为主讲嘉宾,信息学院04级邓晓颖同学和管理学院04级楚晨晨同学则特地前来与师弟师妹们分享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论坛由马教授题为“浅谈文科开设高等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的激昂演讲拉开序幕。分别从在文科中开设数学课程的原因,人文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历史,数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呈现了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及其与文科不可割分、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

如果说马教授的演讲是学者式的宏观演讲,则接下来张主任的演讲就说到了同学们的心坎里,“如何学好大学数学”是一个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张主任主张平时重基础,考试抓重点,学习重自学,重在深刻理解。
首先她抨击了以前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观点——不需记忆,其实学数学要学习处理好记忆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记忆要记公式的应用范围,要记运用公式的关键点,但都要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接着她指出了大学数学学习与高中的区别:大学老师只讲思路、重点、难点,而并不会面面俱到;同学们在课堂上应以听、思考为主,抄笔记切勿丢了“西瓜”,听课时主要是求获得“整体”认识,不必拘泥细节,卡在某个推导过程中苦思冥想。最后她还针对上述区别为同学们支了几招课后数学学习策略。
论坛尾声时两位04级同学对在数学苦海作战的大一师弟师妹们进行了鼓励并分享了自己平时学习和期末应考的心得体会。
论坛结束后,许多同学仍不愿离场,纷纷围着师姐和老师们询问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位信息学院的林同学表示,虽然暂时自己在微积分的学习中仍未遇到太多问题,但老师讲课的速率快,一周两节的课程紧凑,以致课后不能及时温故知新等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困扰。

但她仍难掩对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喜爱,“老师课前会放映一些关于牛顿、莱布尼茨等数学家的短片给我们看,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听完这个讲座也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特别是张主任的演讲真是急同学之所急。”
主讲之一马教授则针对当前我校部分语言类学院不开设数学学科的现象,提出了自己关于大学数学新课标改革的看法:除了理科类学院的数学教学应更紧贴国内水平外,语言类学院也应开设一些关于数学史等的浅层教学课程,弥补思维缺陷。据悉,关于考研等学生热点问题的学术论坛将会在日后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