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刘献君教授传授人生经历——读自己这本书

文字:黄云霞 实习生 梁耀华 杨晓菲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1-04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月2日下午,在南校区B8学术报告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和我校广大师生谈了读自己的经历。除了B8主会场,教学楼各课室同步转播了这个讲座,我校南校区政工干部以及广大师生等听取了讲座。

刘教授谈笑风生

刘教授谈笑风生

    讲座伊始,刘老教授就对我校在全国外语高校的地位给予了肯定。刘老教授还开玩笑说:“你们广外大的女婿是诺贝尔获奖者,到目前为止,这在中国还是唯一的”。如此“寒暄”一番使得会场气氛融洽起来。

    刘教授说,人生必读的有三本书:理论、实践、自己。以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为例说明了“只有读懂自己,才能读懂别人的道理”,讲述了读自己这本书的重要性。

    如何读好自己这本书?刘献君教授认为:一要丰富自己的“历”,丰富人生要有“历“可阅;二要“阅”自己的历, “历”而不“阅”就无法从人生历练中汲取智慧;三要提高“历商”,有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读万卷书”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而“行万里路”和“识万种人”则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生活阅历。四要知道“读自己”的目的是完善自我,回报他人。

    刘教授通过大量例子、名人轶事等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理性来源于自己的道理。同时,他还通过讲解环境与自身系统的涨落性、非决定性,以及偶然性的关系,引申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什么是教育的问题等。讲座上刘教授妙语连珠,深刻的道理,常常浅显却又不失韵味地表达出来。

学生们认真记录

    除此之外,老师自己的许多人生领悟成了讲座的一大亮点。“迷则为凡,悟则为圣”“会想≠会说,会说≠会做”“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做事应该产生多种功效”等,通过生动详细的描述身边发生或是社会上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并教育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要有远见,要学会思考与反省,要勇于放弃等。

    在提问环节里,一位从华南师范大学专门赶来听讲座的同学,用切身经历表达了自己对刘献君教授提高“历商”的观点的认同。对于这位同学提出如何对待人生选择的问题,刘教授认为当面对不如意的环境的时,可以通过自己与身边的人的努力共同营造氛围,创造属于自己的小文化。

讲座现场

    英教学院的院长霍海洪很赞同刘教授讲的关于人生需要不断反省以及人生是一个选择,判断和比较的过程的看法。同时,正如刘教授所讲的,霍院长认为“善为教之本,教为师之本”,并赞同叶圣陶老先生关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教育的观点。有不少同学仍觉得意犹未尽,受益良多,建议学校应多开一些可以启发人生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老教授称赞 “广外大的学生很可爱,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老教授还说:“作为一所涉外型高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广外大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应当注意培养国际视野,若无国际视野,则是失败;此外,还应当坚持自己的文化,对于根的东西还是得紧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