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 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 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摘自“沙面网”)
本网讯 沙面,这一洋溢着异国情调的建筑群在文化兼容的广州,究竟以一种怎样的风姿存在?本网摄影记者将通过他们的镜头带你一览沙面及其周边特别建筑以外的另类风情:

文化公园里,粤剧表演的寂寞(谌媛摄)

沙面一角(李晓露摄)

温馨一家(赖敏红摄)

夕阳下的沉思(陈文俊摄)

七彩水族馆外的世界(吴燕婷摄)

奔跑着的小孩子(吴鲁摄)

教堂里的祈祷(王悦翔摄)

沙面的商铺(张镇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