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周世范教授:“中庸”二字可治天下

文字:黄建豪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4-3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4月26日下午,长年从事孔子思想、孙子兵法、中国文化研究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西安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社长周世范应邀来到我校南校区主讲人文大讲坛之23讲“‘文圣’孔子与‘武圣’孙子”。

    “孔子与孙子这文武双圣光照千秋”、“纸上谈兵往往给国家带来大难”……周教授在讲座上对孔子、孙子的思想纵横品评、旁征博引,给听众带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启发。在讲座中,周教授还点评我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战争,启示听众应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中庸”二字可治天下

    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有多大?周教授认为没有孔子则没有中国文化,孔子之所以能在中华历史上名垂千古,正是由于他思想的重要性。如果孔子没有对中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论著,即使他有1000年的寿命也不可能名垂千古。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谈到治国治天下,周教授竖起了两根手指,指出“中庸”二字即可平治天下。“中庸”要求人们做事不要不达目标,也不要超越目标的度,做事注重“恰到好处”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过犹不及”。

    怎样才能实现“中庸”呢?周教授认为应从教育入手,通过“仁”和“礼”实现“中庸”。“仁”的最高标准是“仁者爱人”,“礼”的最高标准是“和为贵”。我们对不合理的说话就不要听从,对不合理的事情就不要做。同时,说话也是要讲层次的,能说会道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得体,方能使人信服。总之,万事都要向“中庸”看齐,即使达不到也要接近。

“不战而屈人之兵”比“百战百胜”高明

    周教授提到他很敬佩那种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将军,但他同时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当勇将韩信带领兵马成功地击破赵国和魏国后,留给他的任务就是把燕国击破。但韩信并没有率军攻燕,而是凭借余威,给燕国递一封劝降信,不久就使得燕国投降,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做法成功地实现了孙子兵法中的精髓

人与人无太大差别,差一点就不得了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期,周教授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一点也不亚于对战国历史的兴趣。在谈笑之间,周教授说道诸葛亮对事能“未卜先知”,周瑜能“见而知之”,曹操则只能“过后知之”。于是,诸葛亮凭借自身积累的非凡的天文地理知识,成功地实现“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以火烧赤壁”;而曹操则因中了周瑜小计以致杀了身边的两名爱将。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差别,但差一点点就不得了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真正做到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外,周教授还提到成为大将的“智”、“信”、“仁”、“勇”、“严”五大要素,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时代强调外语,亦当推崇国学

    在回答听众提问的环节里,周教授轻松耐心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他指出判断“中庸”的标准是客观的,并不是个人主观感知的。“例如,我这次的讲座能否达到‘中庸’的效果也不是由我个人来评定的,讲座场上的听众听得都很有兴致,没有人中途离场,这还是能说明我的讲座效果还可以。”周教授如是说。

    当今的时代越来越重视英语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我校又是涉外型的高校,对外国知识文化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还有必要吗?

  周教授直言道忽视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是无知的。当今我国与外国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显得相当重要。一个对本国传统思想文化一无所知的人还能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吗?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蔓延,国学就应为我们所推崇和重视。

  周教授还提到国家和民族大一统的问题,他痛斥任何想分裂祖国的图谋都注定是失败的。周教授强调道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的根基,这种根基是没人能否认和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