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校新闻学子出席广东电视台第三届国际论坛演讲会

文字:陈柏熙 郭舒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5-13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月10日,由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党委办公室主办的“广东电视台第三届‘国际论坛’演讲”在广东电视台109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前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武东和,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孟宇红,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担任主讲嘉宾。 

  当天下午,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约60名学生与来自中山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的学生,以及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约共200人参加了该活动。演讲由广东电视台副台长蔡照波主持。

半岛电视台:让阿拉伯人找到看世界的眼睛

  1996年11月在卡塔尔建立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家用阿拉伯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送全球消息和报道的新闻电视台。目前该台在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70多个记者站,以其现场直播、独家新闻和全面的报道而独步世界媒体  之林,为全球瞩目。


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

  主讲嘉宾伊扎特现任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他曾于1981年来中国留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或许担心现场观众不习惯他较为浓重的中东口音,伊扎特委托主持人代为讲述半岛电视台的运作理念和经验,自己不时插话举例、深化演讲。

  据代述,半岛电视台注重多方面求证,要求全面、客观地报道事实,坚持贴近观众,要让阿拉伯人民找到自己看世界的眼睛。

  作为一个只有67万人口小国的国立商业电视台,每年的开支却高达数亿美金,经费何来?蔡照波代述道,主要依赖于卡塔尔政府贷款,还来自广告收入、有线电视费、与其他公司的播出协议及出售图像。“还有拉登的带子!”,伊扎特先生在旁打趣道,顿时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

  拉登片段经常在半岛电视台首播,伊扎特一语道破:“其实很多电视台都收到了拉登片子,只是他们放与不放、以什么方式放的问题。”

  半岛电视台经常播出一些敏感的内容,对于记者工作上面对的人身安全问题,伊扎特表示,有新闻价值就有播出的理由,对于电视台工作人员来说,报道新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而是一个事业,只要坚信这个事业,就会为它付出一切代价。

《环球时报》:以中国人的视野报道国际新闻

  在中国,《环球时报》独树一帜,是一份以中国人的视角报道国际新闻的报纸。在主题为“《环球时报》的成功与探索”的演讲中,《环球时报》现任副总编孟宇红向大家介绍了《环球时报》的发展和经验。

  从每周一期的《环球文萃》到每周一至周五发行的《环球时报》,从一份“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三星高照”的小报到日发行量突破百万的主流大报,14年来,《环球时报》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孟宇红强调中国人的视角

  孟宇红认为,《环球时报》的成功依赖于在报道领域、报道方式、报道思想三方面的扩展,关键是从常态的事件中找到源源不断的报道题目,并要“遵循‘中国人还关心什么’的报道思路,不断扩展报道范围”。

  “《环球时报》是一张使命感很强的报纸,我们报道的出发点是要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她强调,“至少要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的声音”。她还特别提到在《环球时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报道——1999年5月《环球时报》针对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所出的特刊。

  “《环球时报》用读者看得懂的话报道国际新闻,文章不故作深奥。” 孟宇红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