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公关,展示政管特色
5月20日晚上,政管学院策划已久的第一届公关技能大赛终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在学生活动中心精彩上演。这次大赛的指导老师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詹文都教授,行政管理系系主任肖鹏军副教授,余芳老师和蔡岚老师。当晚担任评委的是院长詹文都教授,副院长彭未名教授,公共事业管理系系主任郑亚伟副教授,余芳老师,蔡岚老师和梁玲华老师。出席这次大赛的嘉宾还有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团联以及各兄弟院系的代表。
评委老师认真审核
本次大赛共有13支队伍参加,共分为三大环节,分别是自我介绍,情景反应和公关答辩。
在自我介绍中,参赛队伍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如舞蹈、配乐朗诵、新闻报道等向观众阐述自己对公关技能的理解,展现自己队伍的风采。在情景反应环节中,参赛队伍对给出的公关情境进行现场小短剧形式展演。这一环节考察了参赛者的公关礼仪、公关用语以及对公关方面情境的临场应变能力,从而达到将学到的公关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目的。
“119”队员的现场演示
在公关答辩中,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九支队伍的参赛选手的表现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经过两个小时的比拼,三个环节都有精彩表现的第九组“119”队成为了政管学院的首届公关技能大赛的“公关之星”。此外,本次大赛还评出了二、三等奖,最佳亲友团、最佳形象奖、最佳创意奖以及最具人气奖。
最后,政管学院院长詹文都老师对这次大赛进行了点评。詹院长指出,这次大赛很好地锻炼了大家的组织策划能力,对这次同学们的表现,詹院长用“准备精心,表演精彩;理解准确,演绎得当;普及公关,提升素质”来概括,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政管学院第一届公关技能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19”
二等奖:Online 启梦
三等奖:Princess CID Depend
最具人气奖:“119”
最佳形象奖:Online
最佳创意奖:灵思非凡
最佳亲友团:05、06级公共事业管理。
(文:通讯员 李晓文 图:通讯员 叶展航)
勤工党支部成立春华两载 共学方永刚精神提倡实干
本网讯 为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学习方永刚精神的号召,勤工助学党支部于5月27日晚在南校区A座201会议室召开了主题为“求真务实,知行统一,勇创先进”的活动。学生处副处长杨敏生、学生处济困助学办公室副主任曾健文、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主任何天书、中心全体党员以及部分非党员干部代表参与了本次学习活动。
“拿到方永刚简要事迹的学习资料,一阵感动又涌上了心头。”赖春江等党员代表深有感触地发表了学习感言。来自书报亭的赖春江同学称得上是中心的“元老”。03年开始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从方永刚同志的事迹中总结出了三点值得学习的精神: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踏实刻苦的工作精神和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人生的态度无非两种,要不平平淡淡,要不全力奋斗。”他鼓励大家要有像方永刚同志一样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他到场的积极分子对代表们的发言也深有感触,在自由发言环节,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大会现场
中心主任何天书以及来自各实体、各职能部门的代表,或是结合中心实际或是结合典型事例,积极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方永刚精神的理解。务实的精神、感恩的心、乐观的态度、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结合不同的实际,大家从方永刚同志身上体会到许多值得学习的精神。通过不断的交流补充和互相学习,方永刚的精神被挖掘得更深,大家对方永刚精神也理解得更深刻。
“大家讲得真,说出了心里话。”听了大家的发言,杨副处长赞扬道,同时他表示,大家学习到位,对方永刚同志精神的认识也很到位。结合方永刚精神,杨副处长说:“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在全社会弘扬全民创业精神’,党代会高校代表、我校徐真华校长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专门表扬了我校云山系列创业实践基地在同学们创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大家要珍惜学校为大家建立的勤工助学实践平台,好好锻炼,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同学们要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大成就。”
此次学习讨论活动由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党支部主办。作为全国勤工助学中心第一个成立的党支部,中心党支部一直在中心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组织联系勤工助学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5月26日中心党支部刚刚度过了她的第二个生日。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心党支部一直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工作。今后也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提高党员思想先进性,提高中心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
(文 实习生 李沁心 图 通讯员 周美贤)
政管学院举行07年度三下乡竞标答辩会
5月28日,政管学院07年度三下乡队伍竞标答辩会在南校区教学楼E101举行。政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麦培年,团委书记梁玲华与竞标的6支队伍代表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答辩会上,各队代表就其下乡人员组成、衣食住行、安全问题、下乡时间、下乡内容和基地可持续性等关键问题结合队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义教方面,各队都强调了义教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达一种科学的学习思维,同时指出义教会以我校的优势学科英语为主,自然科学为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调研方面,各队的调研题目都以农村经济、生活为主,关注人民生活环境、学生学习条件等实际问题。
最后,麦培年对答辩情况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参与下乡的积极性和热情,指出今年参与竞标的队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人员安排到物质准备,从服务内容到衣食住行,都有考虑,而且,都去进行过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当地领导的支持,为顺利下乡,实现我们下乡的目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各队的投标书中存在着空泛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并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下乡队伍的教学要有特色,调研工作要切合国情民意,要为当地带来实在的利益。
(文 政管学院)
艺术学院走进后勤员工文艺晚会
本网讯 5月27日,艺术学院学子为服务于广外南校的后勤工作人员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后勤处副处长杨思和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车小真等出席了晚会。艺术学院学子与后勤工作人员心手相连,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
现代舞《卧虎藏龙》
据悉,此次晚会是艺术学院先进党支部的一个活动。车小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这次晚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南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生活,拉进学生与后勤工作人员的距离,一同构建和谐校园。
艺术学院stranger乐队率先登场,震撼的音乐、明快的节奏、强烈的视听效果以及女主唱高亢的歌声掀起了一波摇滚狂浪,一下子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李美金等表演的现代舞《卧虎藏龙》沿袭着火热的氛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其中,男女对唱《美丽的神话》令现场的观众如痴如醉,男主唱为艺术学院学生袁吉,外形与歌声酷似孙楠的他一出场便赢得了观众无数掌声。艺术学院学子的器乐弹奏也为晚会增色不少,钢琴美妙的琴音、长笛悠扬的旋律、大提琴沉稳的音律,三种乐器配合默契,把经典曲目《卡农》演绎得婉转动人。
深情演唱
除了艺术学院的学生,本场晚会的表演者还包括许多后勤工作人员。其中,大众物业的一位员工为大家带来的霹雳舞表演无疑是本场晚会的最大亮点。他跟随着强劲的节奏,协调地带动身体的律动,双脚缓慢向前移动,将太空步的轻灵飘逸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博雅园的工作人员也为大家带来了一曲《朋友》,熟悉的老歌也唱出了彼此的心声。
晚会在大合唱《明天会更好》中结束,所有的演出人员一同出现在舞台上,为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 余菲 图 张镇历 实习生 徐惠敏)
刘照丁:消息写作很容易
本网讯 5月25日,韶关日报总编辑刘照丁莅临我校举行讲座,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郭光华,书记何洪亮陪同出席。
现任韶关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的刘照丁有着丰富的消息写作经验,也提出了新闻报道写作的新想法、新理念。郭光华称其为“媒体一线的把关人”。
“消息写作很容易,但是写好不容易”
刘照丁先生一开场就提出:“消息写作很容易。”在场的同学一片哗然。随即,他话锋一转:“但是写好不容易。”他指出,当前新闻行业充斥着大量的消息,但是精彩的消息却很少,所以要写出好的消息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目前人们在消息写作中,忽视了对导语、时效和细节的句斟字酌,以至于大部分消息中存在导语偏长、时间观念差、内容干巴巴等问题。他提醒在座的同学们学新闻写作千万不要学报纸,一定要学精品、范文。他还在现场列举了一系列经典的例文,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慢慢研究。
刘照丁言之有据
三个“要”解决新闻写作问题
针对消息写作出现的问题,刘照丁指出了三个“要”:要让导语减下来、重起来;要讲究时效,把新闻写新;要注重细节描写,让新闻活起来。
他引用了毛泽东同志阅读新闻的习惯来说明导语对消息的重要性。“导语要做到‘简’而‘重’,写作时要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让新闻动起来。”他认为最适合的导语应该控制在“35”个字以内,这也是新闻行业内部认同的“35临界点”。他还现场为同学们修改了深圳某报一则消息的导语,精辟的修改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当日新闻是金子,次日新闻是银子,第三日的新闻是沙子。” 刘照丁用了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时效性在消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如何把“沙子”变成“金子”,他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引用新见解、寻找新亮点、挖掘新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举了三篇优秀的新闻稿详细地演示了这些方法的运用过程。
细节描写相当重要,在消息描写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刘照丁引用记录香港回归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对天气情况的描写突出说明细节描写的巨大作用——增强了报道的思想性。除此之外,细节描写还起到增强可信性、可读性的作用。“一定要注重细节描写,让新闻活起来。” 刘照丁如是说。
刘照丁言之有据、信手拈来的讲授让同学们不仅对消息写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更增添了大家对于消息写作的兴趣。随后,刘照丁还向在座的同学们提供了自己消息写作的研究资料,并表示欢迎广外的同学有机会到韶关日报社实习。
【刘照丁简介】
1962年生于始兴县。当过农民,曾任乡镇机关、县政府机关干部和中外合资企业员工。1992 年5月调到韶关日报任记者、编辑、记者部副主任。现任韶关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1000多篇,150多万字其中有40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全省评奖中获奖。主要著作有《与春同行》、《作文素质漫谈》等。被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共青团广东省委、省记协授予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称号;被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优秀毕业生一等奖;被评为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第二层次培养人才,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文 余菲 图 苏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