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研讨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
本网讯 5月24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的专题研讨会。全院教工参加大会。副校长隋广军到会指导,并发表讲话。

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是大学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我校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隋校长在研讨会上发言
在研讨会上,隋广军副校长阐述了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战略意义,着重谈了三个方面:“我校应成为什么样的大学”,“在这一战略转变中,我们的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隋校长的讲话开阔了老师们的思路。
郭光华院长结合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际,分析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该如何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加强教学研究力度,抓精品课程建设;倡导科研风气,抓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抓好硕士点申报工作。郭院长还指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年的科研成果为数不多,2006年起已经有明显好转。今年,新闻学院教师在一类权威期刊已发2篇论文。今后新闻学院要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并重。
随后,新闻系主任李明博士、广告系主任刘超博士就两系的学科建设及各系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作了简要发言。
(文图:新闻与传播学院)
“创业大学,自强人生”论坛
本网讯 5月24日晚,由广外学生创业促进会(筹备中)、云山创业园、广外自强社联合举办的“创业大学,自强人生”论坛在我校南校区教学楼C208举行。数位创业师兄与大家分享了创业经历。除了我校对创业充满热情的学子,中山大学创业社、广工创业俱乐部等兄弟院校创业社团也参与了此次论坛。

现任广外学生创业促进会(筹备中)会长的李宇浩曾获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多项创业大赛大奖,对大学生创业有着切身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论坛问答部分围绕创业精神展开。数位创业师兄把创业精神分为三个层面,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创新创造的精神。其中创新创造精神是创业精神的最高层次和最终体现,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学习获得资源,通过创新和创造产出新的价值才是创业的最终目的。

在“希望大学”部分,现正攻读华工硕士研究生的蔡开仕和他的两位同伴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创办希望大学的计划。他说,希望大学旨在从社会集聚资本,网罗天下英才,整合天下资源,支援国家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希望大学不收取学生任何学费,但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如有激情,希望改变命运,相信行动的力量等。蔡开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创业计划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除了在创业方面先行一步,李宇浩和蔡开仕在学习上也有一套理论。“肯学,能学,爱学”帮助李宇浩学习仍然名列前茅;而扮演着大学创业先锋的蔡开仕也凭着惊人的毅力,大学七年攻读三个专业,并且保持优异的成绩。
(文:黄云霞 图:陈文俊)
管院“三下乡”调研管理经验交流会
本网讯 5月24日晚7时,2007年暑假“三下乡”调研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南校F215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由广外大团委主办,管理学院团委承办。当晚,校团委副书记何越晖,校团委老师余浩泽,各学院团委书记、学生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继商英学院的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交流会之后,这次管理学院的“三下乡”交流会的重点放在了“调研与管理”。

信息学院副教授张立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内容丰富详实的调研培训,许多实用的知识技巧让众多正在准备下乡调研课题的同学受益匪浅,譬如要注意农村的作息时间,入户调查尽量选择在该地晚餐时间后的半小时,而机构调查则避免周一与周五下午;要注意提问的长度,“七分钟是陌生人的忍耐极限”等。同时,调研选题是现在大多数处于三下乡准备阶段的同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张教授所提出的选题原则为:需要、科学、创新、可行。
专业的知识与生动的例子相结合,张老师为准备下乡调研的同学扫清了疑难。
此外,本次交流会还请来了06年三下乡优秀队伍——清远连山队调研组组长冯晋演同学与同学们分享交流经验。有着亲身下乡体验的冯晋演以自己所带领的小组为例子,从实践的角度给了同学们许多建议与忠告。
(文:李丹莹 图:苏倩欣)
法学院韶关、英德“三下乡”长期实践基地建立
本网讯 5月22日,在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蒙德红、党总支副书记胡文涛、团委书记朱海龙带领下,法学院师生一行奔赴韶关市周田镇和英德市大站镇与当地政府、团市委及学校签订了关于我校法学院在两地建立“三下乡”长期实践基地的协议。至此,精心筹备半年的我校法学院韶关、英德“三下乡”长期实践基地终于顺利建立。

韶关市周田镇长期实践基地建立
22日上午,法学院一行人首先抵达了韶关市周田镇中心小学,并与韶关市仁化县教育局局长周锦才、周田镇党委书记谭浩堂、副书记彭国强等当地政府人员及中心小学领导进行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教育局周锦才局长对我校法学院在当地建立长期实践基地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校对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周田镇谭浩堂书记对如何发挥两方特别是当地优势来促进实践基地的稳固和发展进行了表态发言。胡文涛副书记则对下一步法学院如何做大做强实践基地、如何围绕基地来服务当地群众谈了自己的想法,他对法学院学生能够围绕着基地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寄予较高的期望。
座谈会后,蒙德红书记代表法学院与当地政府签定了的互助合作协议,团委书记朱海龙老师与周田镇中心小学签定法学院团委与实践学校的合作协议。

英德实践基地建立
下午,法学院一行人又赶赴英德市大站镇参加第二个长期实践基地的签约仪式。三点三十分,法学院一行人与英德市团委书记谢莲、副书记曹亮进行了会见。随后,大家一起参加了与大站镇政府及英德市第六中学的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文图: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