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25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安虎森莅临我校,为同学们带来了著名教授论坛第二十九讲“块状世界的经济学——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副校长方凡泉到场接受安教授献书。讲座主持人经贸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文贵把安教授称作将区域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了高素质研究成果的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
从大体到区域 用区域经济学看我国经济实质
当今越来越多的著名经济学家从国际贸易学转向研究区域经济学,原因是区域经济学理论才能解释我国当今的经济实际。如何看待现实世界?安教授认为,“看成‘块状’更好”。块状经济具有非连续性和突发性的特征,相对应之下的新古典“平滑经济”则把世界看成点状,具有连续性和单调性。
发达区域吸引大 开放自由平衡东西发展
为什么有些地区对于投资商更具吸引力?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块与块之间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拥挤效应三大效应,三者间的合力构成了该地区是否具有吸引力。投资商往往偏向于向市场规模大、内部贸易自由度高的发达地区投资。

“那么欠发达地区怎么办?”安教授的提问引起了听众们的思考。他认为,欠发达地区对外开放度越大,开设工业化的最小规模就越大,且与发达地区之间的贸易开放度有必要存在一定梯度。
因此安教授主张,欠发达地区在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的基础上;应该适度保护区内市场,采用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发达地区也应尽责地对欠发展地区高度开放,让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这就为如何阻止我国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返流回东部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参考答案。
解读城市经济学 区域分工促成良性竞争

安教授把区域经济学中的城市经济学通俗易懂化,“其实质就是研究有限土地的利用问题。”借助市场潜能函数图,安教授指着两点城市间的阴影区相抵部分,打趣地说:“这就相当于两个城市间势力范围的交叉,所以说,离北京那么近是天津的悲哀。这就难免会产生竞争,也许是常态竞争,也有可能衍变成恶性的。”怎样才能避免衍变成恶性竞争?城市间有高度的产业分工是关键,而不是仅在区域间分工,这被安教授誉为最高水平的分工模式。
增强区域产业创新力 避免盲从提高竞争力
许多前来听讲座的同学都是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少研一的学生。一经贸学院大三的同学说,他们现在学的区域经济学教科书就是安教授主编的,特意前来一睹他的风采。
学生们纷纷就自己平时学习中碰到的不解或听完讲座后对安教授一些观点产生的自我见解与安教授进行了交流。一提问的同学就对区域竞争力与区域产业分工间似有的矛盾提出了疑问,安教授明确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并强调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不局限于进行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增强区域产业创新力,而不是盲从国外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