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07三下乡】墨淡如黛 只为添一抹桃源之梦

文字:中文望埠实践队 朱周芳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7-16 点击数: 分享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诗中描述世外桃源般的农家风情,今日我们终于有幸在下乡的望埠镇一见。 

  置身于蓝天、碧水、青山的拥抱之中,放眼环顾只见稻谷累累的农田和潺潺淌过的流水,鼻中荡漾的尽是宁静清新的自然之风。如此淡幽之景,仿佛荡涤了满身喧嚣与风尘,回归到最初的纯净天地,让人不禁心神俱轻扬。
 
  如果只是纯粹地来亲近大自然,寻找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我想这也许是一趟轻松的旅程。但我们前来的目的是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所以山水农田只是点缀,人家才是主角。

青山绿水的世外桃源 
青山绿水的世外桃源


  只是实际与预想的有点差距。原以为可以看到农庄村落和农民在田中热火朝天收割稻谷的丰收景象。但事实上,走了大段山路的我们只看到稀稀落落几间散落在农田中的黄泥小屋,至于农民,也只是从田里经过的三三两两。
 
  无法通过言语与他们作深切的交谈,那么我们只能用眼仔细观察,用心认真体会。
 
  其中,最深的感触是遍路的牛屎和一辆辆擦身而过的牛车。应该说,这是古诗中最纯正的农家风情了,也应该说,这是古壁画中最真实的耕作场景了。只是,看着一个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神色略有枯槁,衣衫陈旧的农民牵牛而过,我们的心里却不由地扬起些许苦涩。

乡间的牛
乡间的牛 

这就是我们国家现代的乡下农民吗?牛耕曾是历史迈入农业文明的象征,亦是古中华走在世界前列的见证,更是我们民族不可磨灭的骄傲。但两千多年过去了,当世界的后起之秀已完全在大规模地全自动化机械播种收割时,我们却依旧重复着古老的传统,千年不变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难道不是种辛酸的悲哀吗?
 
  如今,那些厌倦了灯红酒绿与喧嚣的都市人,也会如陶潜一般,渴望寻找一片纯自然的天空来填补心中的空虚。但若真的走进如此刀耕火种似的原始田庄,不知他们的感受是古朴,还是落后。
 
  其实,陶潜的诗本就写明,寄情田园只不过是为了逃避现世的沉重黑暗,正若桃花源只是一个梦境一般,农田生活根本不似诗中风花雪月般的超脱俗世,而是依旧为生计忙忙碌碌的辛劳和清贫。这是古人的无奈,但却不是作为今人的我们的无力挽回。毕竟,不若古人,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也有太多的创新和奇迹。只要我们够用心,只要我们去开创,只要社会给予更多些关怀和帮助。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风起,稻浪似海。稻海深处的那一间间黄泥黄砖的简陋小屋,却在我们的眼中愈显清晰。
 
  何时,宁静的乡间小路上,走过的不再是满脸疲惫的农民和步履缓慢的老牛?何时,清风拂过的,不再是农民手中的镰刀和稻海深处的黄泥小屋?何时,梦境中的桃源,不再是清贫的古朴,而是真正青山农田小桥流水人家中怡然自乐的满足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