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县中源乡是新闻学院“爱的记忆”三下乡服务队的义教、调研基地。靖安是全国闻名的“娃娃鱼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山清水秀,有“小庐山”的美誉。但由于交通不便(每天仅有两班车通往邻近的奉新县,距离城市中心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中源乡经济、文化发展受滞。这个被座座大山围得严严实实的小乡,在沉重的经济与文化教育压力下,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而在教育方面,师资贫乏、学生外流,情况每况愈下。
虽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勤奋纯朴的山里娃儿们仍旧给“初为人师”的队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义教的十二天里,学生人数从最初的90多名飙升至后来的近200名。还有不少由于额满不能加入的,只好趴在窗台边、靠在门框边听课;有时周围农家饲养的鸡、鸭也赶来教室凑热闹,形成了校园独特的风景。
“哈利波特”与数不清的小美女
也许是新闻学院学生的职业习惯,三下乡的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余,这些“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小美女、小帅哥们,似卡通人物般“可爱得要命”的山里娃儿们,便成了大家丰富的谈资。

你瞧,这位永远一身蓝色球衣的孩子,小眼镜快遮住他的大半张脸,平头、薄嘴唇,像极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就差一把扫帚作行头了。

虽然与外界接触不多,但满目青山绿水,也养成了山里娃儿们纯朴的脾性和清澈如水的双眸。山里的女娃们多半都有着红扑扑的小脸、又黑又大的眼睛、长长的麻花辫,数不清的小美女们成了队员们的拍摄对象。
“全天候”老师和“永动机”娃娃
义教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但队员们惊奇地发现:这群山里孩子们就像“永动机”一样,不知道疲倦,永远不会停下来。白天,不少孩子们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早早来到学校,不到七点校园里已经满是追逐打闹的孩子们了。要知道,离正式上课还差两小时呢!爱玩爱闹的孩子们,似乎地上的一片树叶、草丛里的一个鸟巢,都能让他们高兴好半天。
到了傍晚,开完例会,忙了一天的队员们准备洗澡休息,一群群的孩子们却不约而同地涌进我们住的招待所,准时“报道”。有来送好吃的,有追着问老师问题的,更多的是找队员玩儿的。一群半大小孩儿们“上窜下跳”,整个招待所成了欢乐的海洋。

虽然忙、累,个别队员确享受到了“特别待遇”。山里的女娃们都很乖巧,十一二岁的女孩早早就开始帮妈妈分担家务、带孩子,十分懂事。这些热情纯朴的女娃们也会时不时跑到队员们的宿舍,夺过他们放脏衣服的脸盆,体贴地将脏衣洗好晒好。
“老师的老师好!”
带队下乡的刘佩老师也给孩子们出了道难题:义教的同学们被尊称为“老师”,而刘佩老师又是这群队员的老师,面对这位“老师的老师”,该怎么称呼呢?于是,当刘佩老师一走进校园,各式各样的问好声不绝于耳——起初,说得最多的是“老师的老师好!”,还有“老老师好!”最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当年轻的刘佩老师与这群孩子们渐渐熟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开始喊:“师母好!”
看,这就是娃娃鱼乡的娃娃,简单,快乐,纯朴,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