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一段乐曲中插入了一个变调,三下乡活动一直以来欢快的旋律突然浸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那种说不出的伤感就像一层薄薄的云雾弥漫在我的心扉,久久不能散去。他那瘦小而熟悉的身影又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第一印象:拽
整洁的红色球衣,特别的白色鸭舌帽,大大的眼睛,瘦小的身躯,爽朗的笑声。如此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有谁能想到,在他灿烂的笑容背后竟然有这样的故事……
嗡嗡嗡,小风扇
“嗡嗡嗡”,忽然听到身后有蜜蜂的声响,我不由一惊,本能地向身后望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个小男孩,穿着红色的火箭球衣,戴着一顶鸭舌帽,手中摇着一台小型电动风扇。“嗡嗡嗡”,小风扇继续哼唱着。小男孩得意地摇着风扇看着我说:“老师好!”我看着他那大大的眼睛,笑着答道:“你好,你是Arnold吧?”他回答说:“嗯,老师你热吗?”接着就把小风扇移到我身旁。习习的凉风从小风扇中吹出,炎热的烦躁也被吹散了。我摸了摸他的头,朝他笑了笑,“谢谢你!”小男孩也甜甜地笑了。
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三下乡”第三天的班会课上。当时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习班歌。悦耳的歌声充满了整间课室,还从破烂的窗户传到了隔壁的课室里,吸引了很多五年级的学生在窗外看热闹。这时,一个穿着红色的火箭球衣,戴着白色的鸭舌帽的小男孩,突兀地闯进了四年级的课室,瞪大眼睛,大声地用恩平话对我说了几句,小手指了指四年级小朋友桌上的歌词,继续嚷着听不懂的恩平话。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我猜到他也想要一份歌词。我担心他回因为拿不到歌词在课堂上捣乱,于是把手上仅存的一份给了他。他拿着歌词,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四年级的课室。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我脑海中只留下了他那瞪得大大的眼睛以及那句吆喝似的恩平话。这个孩子一定很难教,我不禁想道。

课堂上搞怪的他
第二天的英语课上,我特意到五年级旁听,想看看那男孩在课堂上的表现。果然不出所料,他在课堂上不仅不听老师的讲解,而且还大声嚷嚷扰乱课堂纪律,用的是我们听不懂的恩平话,感觉就像被骂似的,我的心里悄悄地种下了“成见”的种子。
原来,他很执著
就在我对他不好的印象即将成型时,一个执着的眼神改变了我对他的观点。美术课上,大家饶有兴趣地学习折纸鹤,那小男孩也在努力地跟着老师的讲解摆弄着手上的纸片。课堂上没有了喧哗的吵闹,没有了漂浮的眼神,没有了听不懂的恩平话。大家的双眼都只专注在老师的示范和自己手中的纸片上。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大部分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走出了课室,手里捧着自己做的纸鹤。但那小男孩还坐在座位上,手里的纸鹤还未成型,执着的眼神令我很震惊。“老师,我还不懂。”忽然,我对他有点肃然起敬的感觉。在其他学生,包括一些还没折好纸鹤的同学都离开课室后,他不仅执着地留下,还执着地要求老师再教他一遍。想起印象中那顽皮捣蛋的他,心里犹如平静的湖面上荡漾起了波纹——原来他也挺好学的。

他在艺术课上
晚上乘凉时,“三下乡”的队员会不时地提到那小男孩。担任他语文老师的队员说他对学习的态度很认真。他追求的是十全十美。作业本里有一个错别字他就重新再写。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由衷地佩服。
校长眼中的他
今天,在与校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另一面。他是班里的贫困生。这令我们非常吃惊。虽然他的身材比同龄的小朋友要瘦小得多,但每天整洁的衣服很难令人联想到这个事实――他家很穷。有一次上课,他很不舒服,老师给钱让他去看医生,他死活不肯,“爸爸连菜也买不起,病更看不起了。”看着他那略显苍白的小脸蛋,透着几分倔强,老师把钱硬塞到他的手里,让他立刻到医院去。几天后,小男孩把看病的钱都还给了老师,一分不少。想起他平时嬉皮笑脸的样子,我心里又多了一份感动。

他和他的好朋友
小男孩不仅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处处体谅家里的困境,虽然家境贫寒,但从不泄气,每天都整洁示人,乐观开朗,在他脸上很少会出现忧愁的痕迹。他还是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他家隔壁住着一个孤独的老奶奶。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帮老奶奶捡柴。老奶奶家里堆放的木柴都是小男孩一根一根辛苦地收集而来的。想起他上课时偶尔的顽皮捣蛋,再想想今天中午他拿着小风扇替我吹走炎热的烦躁时,我的心,多了几分柔软……

一起下棋
整洁的红色球衣,标志性的白色鸭舌帽,大大的眼睛,瘦小的身躯,爽朗的笑声。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但谁曾想过,在他嬉笑的背后原来是执着、倔强、孝顺以及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