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07三下乡】求学梦VS迁移梦——问东山之择

文字:自强之心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7-24 点击数: 分享至:


  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是自强之心服务队调研组此次“三下乡”调研最后一站。此行之前,队员曾听说东山的极度遥远、极度贫穷,但前去的决心仍旧不改。
   
  望着车窗外连绵不绝的石山,感叹着在路边后退着的大片玉米地,我们坐上通往东山的唯一一趟公车,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不知不觉到达了东山村。
 
  人口稀少,收入微薄

  东山村户籍人口有九千五百多,但常住人口只有三千左右,除部分外出打工人员以外,其他大部分已经迁居他乡。作为粤北石灰岩村落的“四大金刚”之首,东山村缺水严重,因此这里的居民只能种植玉米,而主食只能是从外地买入的大米,微薄的收入仅从植树获得。被访的村户都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吃他们当地的主食——玉米羹。


玉米,还能种多久?

  即将辍学的小姑娘
 
  在采访中,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小女孩名叫陈金莲,今年刚以优异成绩考上清远市南阳中学。但是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她已经错过了新生注册的时间。她很渴望读高中,眼看九月开学时间就要来临,金莲焦急万分。她家也是急切要迁移出东山的农户之一,为了攒足钱在清远买房子,哥哥和姐姐都已经辍学在外打工。连同爸爸妈妈,全家有经济收入的四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搬离东山。金莲因为自己是女儿,不敢跟家人提出要继续读书的要求。摆在小金莲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不提起要读高中的事,跟家人一起追逐迁移梦;二是要求家人供自己上高中,让家继续留在东山。当她手持录取通知书跟我们交谈时,她的眼神充满矛盾。


通知书能否通向梦想的前路?

  在接下来的访问中,类似金莲的情况不断重复。家里孩子读书很不错,但是家人最大的愿望是攒钱在外买房子迁出东山,孩子的求学梦只能向迁移梦妥协。
  
  力行图书馆里的孩子们


好学,力行

  力行图书馆是香港医生谢士恒捐赠建设的慈善机构。馆内有各种各样免费的设施:储量丰富的图书室、天天派糖果饼干的幼儿园、每年的五月、十月定时开放的白内障医院、教吹笛、教弹琴的艺术培训班……所有的这些资源在这里都被人们充分利用着。


我是超人,我怕谁?

  在那里,我看到了伊甸园里的孩子。他们有着天真可爱的脸孔,一群一群地簇拥在一起,奔跑在属于他们的乐土上。他们与别处的孩子拥有同等的快乐、或许更加快乐。他们都是无法离开东山的农民的孩子,因为逃不出去而被上帝在伊甸园里好好保护着。


哥哥还能呆多久?

  他们用好奇而纯真的眼光探索着我们这些陌生的面孔,时而微笑,时而大叫;或坐在我们腿上,或抱紧我们的肚子;他们毫无拘束地玩耍着……
  
  是迁移?还是读书?
 
  无论是看着紧握通知书的小金莲,还是看着那些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懵懂孩子,我们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如果他们不能读好书,就有可能重走他们父母的艰辛之路。

 
破房子隐藏不住的贫穷

  回到思考的现实的维度,东山这里只适合种玉米,无法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几乎没什么经济收入可言。很多村落确实不适合居住,不光这些农户需要作出选择,就连这些这么单纯无辜的孩子也需要有所痛苦的选择。在这里,生存给他们巨大的压力,孩子的求学梦就让这无情的压力挤到了生活的边缘。


我们都想读书

   我们只是普通的学生,这里的一群匆匆的过客。这样的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用外在的思维审量、判断这里的一切,除了和小金莲多说句安慰的话和鼓励的话,或者和这些年幼的孩子多玩耍一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当我们再次想起他们的将来,心里除了遗憾和无奈,还有满心的疑问——他们该如何选择,这里的人们路在何方?

相关链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强社,简称自强社,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办公室主导成立,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处、团委共同指导和支持,以接受新长城资助的特困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自强社的宗旨是“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困难,在缓解经济困难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综合素质,使之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信条,把自强社建设成为关爱他人、历练人生的贫困生精神家园。自强社的目的是为特困大学生与社会搭建互动平台;为特困大学生实现成才之梦提供关爱之翅;为接力传递社会关爱提供种子选手;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进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