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真的很奇怪,有时候很会捉弄人,选择那些零星的片段,留了下来,咣咣噹噹,像地铁不断地敲击铁轨,不断有火花闪耀。而有时候,有的记忆会永远地留在脑海里,像醇酒,留得越久,印痕越深,越在时光之后存放,越放大得清晰。
16号出发,不记得那天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是一整天都在车上晃荡,带有一些兴奋,一些期待,一些紧张,一些疲惫。因为三下乡的记忆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紧紧相连的,离开了他们,记忆将是另外一番样子。
还记得我们备课组早就在下乡之前开始准备课件,不断收到新消息,不断推倒旧的方案,摸索新的方案,带去的资料都是通宵上网查找的,用MP3.电脑都做了备份,以防万一。但是即使这样,到了目的地,新问题还是会接踵而来,刚遇到的时候我们都吓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但是我们坚信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比问题多的,如果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就选择重新备课,哪怕直到深夜,而第二天大清早又顶着充满血丝的红眼去上课;把课程设计成由易渐难,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个别课后辅导;如果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够,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毕竟我们已为人师表,要身先士卒,主动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虽然我们也还只是学生。但是在他们面前,在这10天里,我们已经是老师了,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我们一直在前进中摸索,我们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我们,在笑容里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记得我们的学生,在欢迎我们的时候,那热烈的掌声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模样,一下子低头抄笔记,一下子抬头听课的样子;球场上男生们奋勇拼搏的精神,啦啦队员使尽浑身解数的力气加油的声音,女生们为球员们特意准备的饮用水;课后与我们聊天时憨厚真诚的笑容,清脆直接的笑声;Party上大胆夸张的表演;写给我们的情真意切的信,特意送给我们的土特产……太多太多的感动,融于10天里的每一个缝隙。
要离开的前一晚,我们相约在球场通宵,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再打最后一场师生篮球友谊赛,过了今晚,也许我们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然后我们玩游戏聊天,玩真心话大冒险,故意把气氛搞得快乐,而没有忧伤,我们哈哈哈哈地笑,却很没有底气。因为我们都知道,过了明天,我们将天各一方。我们躺在球场上,还看见了流星,但是没有及时地许下愿望,如果我们赶上了,时间可不可以就在那一刻停留?有时候很憎恨命运,那么吝啬,相聚的时光总那么的短。一直到凌晨2点多,我们才把学生劝回宿舍,我们天亮说晚安。

拂晓,我们天亮说晚安。
26号还是来了,回程的车已在等待,催促我们快快出发。可是,学生们都拉着我们的手跟我们依依不舍,10天,留下的印记太多了。我们努力扬起头,因为我们听说,扬起头就没有所谓的低处,眼泪就不会落下。学生们早已控制不住泪水,哭倒了一大片,我们狠下心来冲上了车。学生站在原地泪流满面,朝着车里大喊再见。我们再也狠不下心来把窗帘也拉上,就这样透过车窗看着他们。一边希望司机马上出发,不要让学生看到我们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一边又希望时光可以永远停留,让我们永远相聚在一起,即使隔着车窗。
车还是出发了,我们全体起立,死死地盯着车后,直到学生们完全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像一场无声的电影,只有影像,没有声音,并且每一个慢镜头都那么揪心。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把所有的记忆都暂时封存,那样,心是不是不会那么疼?也许我们应该去流浪,因为我们都太重情,在一个地方逗留得太久,在离别的时候注定伤感。泪水模糊了双眼,看不见前路,只有回忆的影像,那么清晰,那么鲜活。
回来的第二天,刚拂晓,习惯性惊醒,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离开,突然很失落,再也不会有那些厚厚的课件,再也不会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提问。可是,至少我还可以拥着记忆再次入眠,时光易把人抛,记忆却不会撒谎。2007年夏天,在饶平,那些事,那些人,梦中,那些影像,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