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眼神,如守望的星星,有着一份渴望,一份思念,一份疑惑,一份无奈。
——题记
下乡的第8天,第一次停电。没有灯光的夜晚,星星一颗一颗嵌在天上,像此时围在我身边的孩子那一双双眨巴眨巴着的眼睛。

星星般的眼睛,充满渴望
记忆中的5岁,一个星星同样多的晚上,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用手拉着我的手,指着夜空,跟我讲星星的故事。
现在,我在远离妈妈的一个山村里,一个人抬着头观望,长大后才知道,星星是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地方的。难怪有故事说,星星会在同一个地方守护它想要守护的人。
山里的孩子,见惯了星星。披着满身的星光,他们奔跑嬉闹,这本身是多么美妙的画面。但是这些夜晚的精灵们,当他们跟我们说起爸爸妈妈的时候,眼光黯淡得就像星星突然被乌云掩去光芒一样。
对于这里大多数的孩子来说,5岁的记忆里,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他们就像守望的星星,守在家乡,不停观望,等待父母的归来。这种等待来自一种单纯的对亲人的思念。只是,不可及的远方,只能遥望,他们没有星星的高度,无法将星光披洒在自己思念的人的身上。

什么时候我可以走出大山,去找我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在家吗?”我问一个小女孩。
她闪缩了一下,然后摇摇头。
“想爸爸妈妈吗?”我又问。
她把头低了低,“想。”
“有多久没见过爸爸妈妈啦?”
这次她把头抬了起来,直视着我,“2年。”
我的心突然颤了一下,那种眼神,那种口吻,仿佛她把我当成救世主一样,仿佛她勇敢地跟我说了,我便能帮她达成与父母相见的愿望一样。
相比他们,有那么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地幸福。又觉得帮不上他们,总有一份愧疚。

爸爸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
其实,这仅仅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今社会上,有成千上万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守在家乡,每天盼着亲人的归来,也期盼着来自亲人的关爱。我们这群人,能够带去的是什么?他们每天放学了不肯回家,只是单纯地想有人跟他们玩玩,唱歌、听故事。他们会拉着我们的手,塞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他们还会在停电停水的时候,主动地抢过水桶,说要帮我们到河边打水。简单的对话,自然的举动,就像一家人温馨的相处。也许,这就是他们渴望的家庭的感觉吧。
只是我不知道,有星星的夜晚,是否也有人在同一时间与我们一起观望这一颗颗留守的星星?
但愿,天使能借孩子们翅膀,让他们去寻找遥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