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肇庆封开下乡服务队的队员们来说,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筹划已久的“科技卫生宣传讲座”定于今天举行。

一大早,队员们就带着宣传资料、海报等到教室门口集中。队员搬了桌子、凳子步行前往目的地—杏花市场(感谢镇领导后来也帮忙用摩托车载了一些桌椅去)。之所以把地点定在市场,主要是因为作为该镇最大的综合市集,在这里能够最大限度接触当地人民。另外,市场内多数摊档与食物相关,光卖小鸡的摊档就有3个,这种情况与队伍计划宣传的“SARS”“禽流感”“登革热” 等内容关系密切。
一到镇长安排好的地点,队员们二话不说,开始行动。你挂海报来我拉旗帜,你发传单来我派资料。
队员们原计划先把传单发给各位父老乡亲,然后鼓励他们到设好的摊位上领取详细资料,同时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然而,现场的情况却是,大多数村民或忙于开市,或忙于照顾生意,接到传单后并没有仔细看,只是感到好奇,部分人问点问题,真正走上前询问的更没几人。针对现实情况,队员们决定“主动出击”,把传单和详细资料逐一送到各个档主及其他村民手上,并热情地与他们交谈,向他们介绍今天要宣传的内容,欢迎他们向队员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令人欣喜的是,当得知在搞宣传的这些天在杏花中学教英语的“大学生老师”,很多村民都笑着表示感谢,与队员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有趣的是,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如果先向摊主购买东西后在宣传,效果好很多。这应该是“顾客至上”原则的作用!对宣传队伍来说这也是件好事,一方面他们可以更好达到宣传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市场买到需要的东西。
时间过去不少了,真正走到摊位前提问题的人还是不多,这让怀抱满腔热情而来的队员们多多少少感到一些焦急,一些失望!毕竟准备了许久,总希望能实实在在帮助到群众。于是更多队员出动了,再次到各个摊档与群众交流,一位卖腐竹、红枣等干货的老奶奶告诉我们,她家里的收入靠务农及这个小摊,虽然交税不多,但两方面的收入都较低,生活拮据。一位60多岁的爷爷,在市场里靠帮人把烟叶加工成烟丝挣钱,在他摊位附近不时有农民在等烟丝,他们或蹲着,或坐在小凳子上,衣服都很旧,个别甚至穿得很破,让人看了不免心酸。除此之外,也有遇上一些孩子。有的是还没上学,从小就在帮忙,有的是在暑假期间给父母帮手。很多村民反映,当地人收入低物价却很高,生活压力比较大。
事实上,对“禽流感”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科学小知识(如小孩太贪吃会变笨)表示关心的人也有,并且也从电视报纸有所了解。但最终仍然无法引起大范围的影响。为了生计,多数村民还是专注于买卖。
“我们希望杏花镇人民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对科技卫生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是队员们心中的愿望,想必也是杏花人民的梦想。带着这样的心愿,队伍结束了此次活动。
(外一篇)
再回首,背影已远走
7月24日清晨6点,伴随着朝阳的升起,东语学院封开杏花镇下乡队的队员们也早早地把行李搬到杏花中学的门口,默默地等待着回校的汽车。当我们从宿舍来到门口的时候,校门口已有数名学生等待着我们。我们的队员看到这些熟悉的脸孔的时候,依然面带笑容,向一起共度了十天的学生们送上离别前的祝福,而有些学生则带上礼物和花生之类的特产送给我们的队员以表示十天来对自己的细心教导的感谢。

临走前的集体照
我们的其中一部分队员则再次走到学校的教学楼前面,与这座曾经与学生们分享过快乐与伤心的建筑物来离别前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室的门是敞开着的,好像特意要迎接我们进去似的。教室内最能勾起队员们思绪的是学生们在黑板上写着的送给我们的祝福语。一句简单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们不会忘记你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与学生们相识于教室,在教室里分享过快乐,也在教室了经历过告别会时的伤心。教室里一块黑板,一张课桌,甚至是一支粉笔都见证着我们与学生这十天来的相处。

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学校门口,我们队员纷纷与学生合照留念,一次次与学生的握手与拥抱都寄托着彼此的眷恋与祝福。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相见,所以我们都在珍惜临别前的一分一秒。
师生同乐——“松鼠搬家”游戏
“升上初三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高中,将来读大学,加油!”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们有机会还会相见的!”
在离别的这一刻,我们队员只能以如此简单的言语表达我们对学生们的期待与眷恋。
早上8点,回校的汽车来到了杏花中学门口,在我们即将上车的那一刻,队员们与学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有些女学生的眼泪甚至夺眶而出,我们看着学生们伤心的眼神依依不舍地走上了车,隔着车窗的玻璃,我们挥手告别。
离别往往伴随着伤心与痛苦,但过程却像一壶陈年老酒,我们细心品尝着并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