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我们最终出行,踏上34个小车的绿皮火车往贵州前进。我们都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来迎接我们,虔诚的等待某个时间的到来。
第三天凌晨5点,我们脚踏实地的站在草海站,风打在脸上是冷冰冰的,我们越发的清醒。去到县城再转车,我们才去到新河学校。
看到那些校舍,那些铺满黄泥与垃圾的课室,心里不是滋味。在办公室安顿下来后我们开始去了解这个环境和这里的学生。
经过两个星期的相处,我宁愿把他们称作“这些孩子”。这些可爱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太多太多,从开始到结束,他们说他们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但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许多过去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学到的东西。
不是走进他们的生活,我们不知道其他贫困地区的教育是怎样的贫乏,怎样的缺乏师资。新河学校已经有三届初中毕业生,但是他们根本还没有一个能够有资格教初中的老师。

小学的教室
学生说,他们5年纪就买了英语课本,上课的时候老师只是教他们读单词,然后就是自习课了。在我们任教的初一初二里,有一部分人连26个字母也读不齐。
他们基础很不好,很多小学生语文考试才十几分,数学也不过是单位数..恶性循环很严重,试想一下,连语文都没学好,怎么能理解语法,怎么能理解数学里面的思维。
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海绵,只是没有水份让他们吸收。我忘不了上课时候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清澈得让我自卑,我们能够给的只有这短短的两个星期。而这两个星期后呢?能做的只剩下鼓励他们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让他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这些,我们能够做的太渺小。
有一堂课后作业是让这些孩子们写自己的自传。收上来的作业看得我们心酸。不止一个孩子父母双亡,一个人靠捡垃圾做农活来取得现金供自己读书;也不止一个孩子父母在外边打工受尽屈辱几年才回家一次见见孩子;也不止一个孩子早上6点出门步行两个小时穿过山路来上学,午饭就是一个煮熟的土豆;也不止一个孩子没有早饭午饭的概念,上一天的课晚上回家才吃东西;也不止一个孩子没有去过车程仅需20分钟的县城……太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当我们跟他们介绍城市里面的交通设施时,说到地铁时,他们好像是听到外星人一样的不可思议。
第一节交流会,我们在简单介绍完我们的学校生活之后让这些孩子提问题,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你们以后还会回来吗?”在最后的联欢会上,这些孩子们用尽力气唱的歌我们都记得,“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美术课上,向日葵班的孩子们
忘不了这些孩子晚上过来为我们表演的节目,忘不了早上给我们送来的煮土豆,忘不了这些孩子帮我们打水,忘不了早上开门看到放着的一碗切好的腊肉,忘不了那一大束玫瑰花,忘不了这些孩子做的贺卡和纸鹤……他们真诚得让人心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聪明勤劳健康,他们缺乏的只是资源。
两个星期过得太快,开心的日子总是觉得短暂。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说“老师不要走”“老师你们以后记得要回来”“老师你们把照片寄回来吧”……
像这些孩子说的,天总会黑,总会离别,我们拥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是凝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