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三年时间,一个小岛变成一座大学城。07级新生看到的广外南校区,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学校园。然而,三年前的大学城,或许更像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建筑工地。三年后,让我们用文字与镜头,从那些见证了南校区成长的人们的记忆中,回放广外南校区三年的校园变迁。
04年:百废待兴 首批新生进驻“开荒”
2004年的9月,还在建设中的大学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除了无处不在的机械轰鸣声和忙碌的建筑工人们,从2003年1月开始破土动工的大学城进驻了首批三万名新生,这其中就有广外学子的身影。崭新的教学楼,崭新的宿舍,还有崭新的足球场……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校园、新的生活,还有他们新一阶段的人生旅程。甚至,宿舍楼的隔壁就是建筑工地——那时,大学城二期工程刚刚动工。

今年新生所住的宿舍在当年多数仍是一片工地
作为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领头军,大四同学亲眼见证了四年来大学城的 “成长”。在他们的印象中,三年前的广外设施,很多都是唯一的,而他们的军训尤为艰苦。没有高大的树,有的只是小树苗,火辣辣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射下来;脚下柏油路面经过太阳的暴晒又软又烫。“只是站着,脚底就感觉到烫,休息时也不敢坐在地上,因为地面温度实在是太高了。”信息学院大四的李同学说,“当时的训练场还在铺设沥青,一天军训走下来,脚上就会起许多水泡。”

一旁的施工大叔在木板架子下休闲“检阅”烈日暴晒中的军训旅
不仅这样,那年军训时候,有很多场地还在施工,一遇到起风的天气便尘土飞扬。有时候行进过程中,队伍后面跟着的就是压土机。那一年,甚至在许多北校区的同学来这里参加军训汇演后,纷纷庆幸自己当初报的是语言专业——不必在南校区“受苦”。

三年前在沥青沙砾上训练的回顾
三年前的校园生活,他们还记得。“整个广外连一个超市都没有,唯一可以购买到日常用品的地方只有文采园一楼的小卖部,大四的张同学无奈地说:“我们有时不得不跑到商业北区的华润超市,因为这里东西太少了。”说到吃饭问题,文采园是他们唯一用餐的地方,如今的风采园当时正在施工中,而博雅园则是临时图书馆。“那时的广外感觉好小啊,施工中的行政楼、图书馆和中国银行以南都被围墙围起来。”大四同学告诉记者,“文心湖上也没有现在的三座桥,那时的临时通道就是用土筑起来得的 ‘土桥’。”当时的窘况今日记忆犹新。

三年前,唯一可以购买日用品的地方便是文采园的小卖部
05年:小树苗不敌大热头 烈日当头“炼”坚忍
而05级的学生们回忆起当年军训的情景,就一个字——热。
那个时候,校园里的小树都还刚栽下去不久,枯瘦如柴,完全起不到遮荫的作用。加上天气酷热,没有一丝风。新生们捂在军装里,如同蒸笼里的包子,无法呼吸。阳光像海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翻滚着,脸上的皮肤绷得紧紧的,毛孔大张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莫名其妙窒息般难受。
由于图书书馆和艺术楼都还没有建成,只是一堆钢筋水泥砂粒。每日在图书馆前面的空地上训练时,无高大的建筑物阴影或树木遮荫,还要忍受耳边施工产生的巨大音量,条件不可谓不艰苦。

当时“百废待兴”的球场
太阳猛烈地晒着,不少女生军训一天下来就黑了不少,揽镜自照十分伤心,却莫名生出一些自豪感,巾帼不让须眉。而男生也十分有风度,有时趁着短暂的休息空隙,跑到第一饭堂(文采园)去帮女生打免费凉茶。又因为广外的男女比例比较悬殊,时常看到一个男生背着好几个水壶跑在路上。

当年的小树苗今天已初成绿荫
作为第一批进驻广外南校区的校卫队,蔡队长和陈校卫则可以说是这里的“最老资历的人”。在他们的回忆中,当年的南校区,仅止于教学楼E座和学生活动中心——“那年在这里的建筑工人比学生还要多,他们军训时候条件哪有现在这么好,都是见缝插针,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训练,教学楼下的架空层、生活区的校道,都是新生。”由于人多杂乱,治安环境也不是很好。“那时有一段时间,学校周边的治安不是很好,经常提醒学生不要在夜晚独自出门。”
06年:图书馆艺术楼投入使用 田径场球场在军训中伴新生“成长”
2006年,大学城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图书馆和艺术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博雅园、风采园都“开饭”了,7、8、9、10、11、13栋都已陆续有学生入住……整个广外大南校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但仍不是完整——去年田径场南边的球场还未建成,而06级新生军训旅三营九连七排的同学们就在球场的建筑工地上军训。

04年的迎新晚会在教学楼A栋前举办

在图书馆前空地举行的06年开学典礼
老七排的同学说起当时的情景,还觉得有点郁闷——因为场地不够,他们的训练场先是在过去操场的校道上进行,几天后又拉到了正在施工的球场。当时七排的李同学说,“当时球场正在施工,铺着的新鲜沥青散发出刺鼻的味道,球场边缘挖了一个一个洞,洞边还堆了一些沙石,我们行进训练的时候经常沙土漫天飞,而且夜训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一不注意就会掉到洞里。”她说,曾经还有一位同学在晚上一脚踩进了洞里,好一番狼狈的挣扎,最后还好有同学发现了把她扶上来。“那时,很羡慕那些在操场和图书馆前训练的同学,他们的环境比我们连要好多了。”
07年:广外有馆新落成 军训场地焕然一新
今年军训的场所相比去年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数新建的体育馆了。场馆占地1万多平方米,顶棚像两片交叉的树叶。主体墙面采用先进玻璃材料制成,采光特别好,而且玻璃和馆顶还可以打开进行通风,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可容纳4000多人的体育馆给新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空间。

07年新生在新建的体育馆中军训
去年还要在打着洞的足球场站军姿,今年就可以在宽阔的体育馆里走正步。去年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有幸现场聆听老师们的教导,其余的同学只能坐在教室里看校园电视转播;今年全南校区的新生能坐在一起,在宏伟的体育馆现场听老师们的讲座。
06年三营九连七排的覃教官今年也来到了广外大,对于校园变化,他提道:“今年的训练环境真的比去年要好得多。去年在足球场训练,地上还是一个坑一个洞的,不小心还掉了个同学进去。今年的体育馆便投入使用了。变化真的很大!”

博雅饭堂在05年曾是临时图书馆
新闻学院大二的王同学说:“大一的新生们真的很幸福!新的体育馆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环境。去年有的连队还在宿舍楼下军训,影响到老生们的休息。今年体育馆的使用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汇演时,一位北校区英文学院的新生感叹道:南校区的环境这么好,真想搬过来这边!

学校新建的游泳池
四年新生,四年不同的校园,一年一年的发展变迁,让南校区逐步走向完整与成熟。今年的越野拉练,我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南校四年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正趋于完善。在第一年的时候,还有新生因为环境荒凉而离开。但是,坚持下来的学生将广外大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04、05、06这三年的学生是大学城的“开荒牛”,特别是04级,在尘土飞扬、百废待兴中进驻。许副书记希望07级新生在这优越的环境里,在师兄师姐的带动下,继续有出色的表现。
注:04-06年图片皆由各届新闻社摄影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