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一周特稿】综合测评,几家欢喜几家愁?

文字:广外新闻社文体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10-22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十·一刚过,一年一度的综合测评工作已接近尾声,随着各学院综合测评获奖名单的公示,悬念一一揭晓。一时间风声四起,大家对这个“集万众瞩目于一身”的测评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综合测评在学生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对于个别学生,他们可以不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甚至连自己班上同学也不完全认识,但是却不能不知道综合测评。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测评的结果在同学们心目中不仅具有最广泛的知名度,同时也是一个区分优差的重要标准。

  未来路上的指明灯

  在同学们眼中,综合测评总体上来说还是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况且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面试单位会主要通过综合测评来了解应聘者大学期间的表现,这种督促作用能够在同学们之间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助于同学们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和专项进步。经贸学院05电商的梁同学就认为综合测评对学生在未来道路上的指导意义往往大过了其本身奖学金的意义。


集“万众瞩目于一身”的综合测评

  各个学院的辅导员也对综合测评纷纷表示赞同。商英学院06级的杜老师认为,综合测评是一个很好的认识机会,不仅让同学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了解,明确了今后学习生活的方向,同时也让老师对大家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新闻学院的商老师认为测评项目中品德占30%、学业占60%、文体占10%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学年来的学业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也使学生们更加关注于学习,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品行量化矛盾多

  综合测评赢得师生赞同的同时,其操作过程中某些不完善环节也引发了一些非议。首先,综合测评过程以及加分设置上的不公平让一部分同学对测评方式感到不满。校园论坛里一名为gatafa的人发帖表示德育考核中如政治上进心、关心时事政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观因素比较重。另一些同学也认为,测评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了解,这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


综合测评,扣人心弦

  其次,综合测评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品行量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工作变得更加功利化。此外,由于通选课在综合测评的考核范围之外,许多同学更加不重视通选课的学习。记者采访了一门通选课的老师,他认为,综合测评的考核方式其实也还是一个试验品,本意是好的,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问题出现在执行环节,品德和文体附加分项目的不定性,导致一部分功利心强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盯住加分项目来参与,这样下来就显得事与愿违了。

  这位老师还举了个例子,显得很无奈说,“之前我有一节通选课需要选出一位课代表来,通知几个星期也没人报名,结果有学生发邮件告诉我说,这样的职位没有班干好,连加分都没有,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除此之外,一些学院在公示阶段选择将所有人的排名一并公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排名较后的同学造成了心理压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生处老师答疑解惑

  记者就学生们对综合测评的不满和疑问采访了学生处思政科陈红霞老师。


卷了角的综合测评公示本可见已被翻阅无数次

  对于品德和社会活动能力用完全量化方式考核是否合理,陈老师表示,这种用定量方式来评价定性的品质、能力,肯定有它不足的地方;但就考核评价而言,目前量化考核方式比简单定性考核方式相对来讲更科学一些,它能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使综合测评操作起来更客观。

  不少同学对综合测评有关细则存在异议,如身兼多职不重复加分制,陈老师解释道,这也是多方征求师生意见的结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多点机会。对于有同学反映学校不把通选课的成绩加进综合测评是因为不重视通选课,陈老师认为通选课很难有个统一的操作标准,实际上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生要完成一定的通选课学分才可以毕业就说明了学校对通选课的重视。

  而关于测评小组的组成,她说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年级和班三级综合测评小组,各级小组的成员除了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委、学生干部代表以外,还有学生代表,如果说学院领导和老师较难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同学,那么学生代表就应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综合测评成绩公示也是为了增加综合测评的透明度,保证此工作的公开公正。


公示于宿舍楼梯间的综合测评结果

  陈老师表示学校方案只是给综合测评订立了一个大致的风向标,各学院在具体综合测评操作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细则,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不同学院、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特色。同时,她欢迎全体师生们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测评方案就像微积分中的极限,能够无限接近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学校测评标准、方法大体例同我校

  记者也对其他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据了解,各校的测评标准一般都是由学校制定大方向,各个学院、系都还有自己的具体测评标准,素质比例基本与我校相同。

  中山大学从2004年开始进行综合测评,以法学院为例。法学院有重学术的传统,因此鼓励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发展,学术方面的加分也比较多,例如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加15分;在一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加8分等等,加分上限是15分。而其他的社会工作,文体活动方面的加分相对较少,在0.1分到1分之间。中大外国语学院日语系05级的林同学介绍,“综合测评是先由各班成立奖学金评审小组,包括班长、团支书、学委、两名非班委同学,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每位同学成绩,算出加权平均分。再加上每位参评的同学上交的加分证明,通过审核加在加权平均分上。初评结果会在班里公布。如果学生对结果有异议或发现错误,学生再提交申请,上报学院,再由学院复评。”“测评资料一般还是保密的,各人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及最后的综合测评分数,而前十名的会在初评后公开。”

    (文字记者 杨晓菲 钟夏萍 实习生 谭珊珊 黄倩倩 梁超仪 刘苏佳 粱欢 李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