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yxfc/aa.jpg[/img] 在去采访冯益谦教授的路上,我的脑子里已有了一条直线:冯益谦――资深教授――原社科系主任――99年荣获广东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 到了他的办公室,我受到了他热情的招待,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很多照片:中山大学门前的他,站在“虎门”的他,伫立在黄埔军校前的他 ……展现的是同一副舒畅慈祥的笑脸 。后来和他的谈话,渐渐让我真实地感触到了这位长者的随和及亲切,事前的紧张全无。 愉快的选择 冯老师说他之所以从事教师这项职业,与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中学时,他担任了很多职务,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那时还获得过“五四”青年优质奖章。“从小我就挺爱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特别是对高中老师有着崇拜之情。”也是坚持着自己的这份“兴趣”他报考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开始了寻求道德理论真理的道路,后来又从事这方面教学至今。在经历了“学生”“老师”双重角色后,他觉得作到“好”老师和“好”学生都很难。特别是作好一个老师。如今虽然说“高校已经成了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但改革后教师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作好一个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及良好的适应性,更要有创新能力。他也是这样不断要求自己的。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冯老师认为“应该是良好合作的朋友关系”。他说自己特别认同“乐趣”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下,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看过冯老师上课的同学都会被其生动、幽默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讲到动情处,他甚至还会“手舞足蹈”起来,他说多年从事教学,与年轻人打交道,总会觉得自己永远年轻。只有在一种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和同学形成良性互动。“我总那么想,上课就是老师在给同学做表演。表演应该生动,气氛应该活跃这样,才能真正给年轻人一点启迪。” “猴子”的乐观 当问到觉得自己性格特点比较接近哪种动物时,冯老师开心地笑了之后,想了想说:“可能是猴子吧!”他觉得猴子聪明、灵活、乐观。“人生中一定会有很多烦恼,很多不愉快,何必自寻烦恼呢?但是乐观不能是盲目的,而应该是理智的的乐观。”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港台关系,他的入党问题拖了很久才得以解决;在讲师升副教授的考核中,面对十年不曾“接触”的英语。他硬是在工作之余,刻苦狠学,最后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讲到那段经历,他笑着说:“你看,我的头发就是那时侯开始掉的,要不我肯定比你的还多呢!”此后,家人受到病痛折磨又给他增加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当他向我谈起这些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时,给我的却是一种“坐看云起”的释然。在他眼里,这些失败与他的许许多多难以记数的荣誉一样,弥足珍贵。他送给我们这样一句话:认准目标,全力以赴,执着、坚定,就一定会成功! 坚守“精神家园” 当谈到社会上的一种看法说: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还不充裕,等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做道德理论研究吧!冯老师觉得:物质基础是生活的保障,而精神境界才应是人们更高的追求。在当今面对一些物欲横流的倾向。我们更要回到坚守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以前,教师还是比较清贫的,但是那份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让他从学生注视的眼神里找到了满足。现在,教师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但还要积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人的精力有限,”他说,“但在学习上,我从不满足现状。”他时常关心国内外大事,专研管理、伦理。这位早已过不惑之年的学者在他更广阔的求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诚挚的期待 对于广外大的社科系来说,冯老师作为原主任,曾为它的成长和壮大投入了很多心血。过去的四年,他和其他领导一起,提出“内炼苦功,外求发展”的口号,创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社科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如今,他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了,但作为社科系的学术带头人,仍倾力支持现任领导的工作,关注社科系的每一个前进的步伐。谈到社科系的未来,他诚挚地希望,通过全系的努力,广外社科系能成为学校别具特色的知名专业 。他谈到社科系的发展前景时用“特色”、“创新”、“灵活”和“和谐”四个词来概括。“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一定要在学校办学特色下,做出社科系的独特之处,“新”则体现了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灵活”表示社科系打造的是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而“和”则是对同学团队精神的要求,他强调竞争和合作是不可分割的。“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获得更巨大的效益。确定了“特、新、活、和”的办学理念,再加上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冯老师对社科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尾声 采访的过程不断被电话打断,而冯老师在繁忙工作中所展现的从容和愉快,让人感到了他饱满的活力!昔日顽皮活泼的男孩,今天致力于管理伦理研究的慈祥长者,回首几十年的“园丁”生涯,冯益谦教授说——当一名人民教师,我终生无悔! (见习记者 朱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