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对于外语院校的我们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尤其在领略了索尔斯演讲会上我校老师精彩的同声传译后。可是,同传,你了解它多少?
解读同声传译
所谓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这种翻译形式可以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6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对人才的各种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译员头脑清晰,反应灵敏,翻译时要紧跟说者的思维节奏,两者相隔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耳朵听到口就要立刻翻译出来,这一点是令许多学外语的人望而生畏的。同时,传译的短期记忆力要非常好,不仅要快速记忆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还要牢记大量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术语及平日积累的知识、语法、翻译技巧等,在知识方面要是个什么都懂一点(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的“通才”。
因此,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目前,我省的专业同声传译人才仅20人左右。而我校现有一支高素质的同声传译队伍,长期担负着在广州市、广东省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研讨会等的同传工作。
我校同传发展史
1993年我校英文学院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办设立全国第一个高级口译笔译人员培训项目,英文专业首批20个学生接受培训;
1997年,我校高级翻译系正式开设同声传译课程;
同年英文学院开始招收高级翻译系的硕士研究生;
1999年,我校经过精心挑选的8个青年教师与优秀硕士研究生第一次组成同声传译小组负责99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同传工作。接着又参加了一系列如广州市国际大都会年会,高交会等重头会议,在华南地区一炮而红,成为广外的一个品牌项目。
我校同传优势
据英文学院院长仲伟合介绍,我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开设高级翻译系,这在全国高校仅我校一家。高级翻译系开设了同声传译课程,这样本科生研究生的一条龙式培训无疑令学生的实力在早期就得到积聚。为日后的深层次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我校的同声传译在设备上有着硬件上的优势——在电教中心设有同声传译实验室、模拟国际会议室,而国际会议厅与云山会堂都引进了先进的同声传译全套设备。特别是云山会堂,是领先的八声道同传。
除了先进的设备之外,我校的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学校许多老师已经全国闻名。早在70年代,学校的前身——广州外国语学院就送派教师到国外接受传译培训。现在,大部分优秀的翻译系老师都会在一些重大会议上负责传译工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会将一些会议的资料(如现场录音等)作为授课的新增资料,随时将现时的新知识、新视点带给学生。而我校优秀学生也有参加大型会议的实习机会。
同传,要求学生具备些什么素质呢?仲伟合说,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同传需要的几项素质:
1) 语言优势,亦即两种语言的灵活切换能力。
2)(翻译界术语)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
3) 较强的口译技能。
4) 头脑清晰,反应灵敏。
建立同传基地
上外已经于今年九月建立同传基地,关于广外何时建立同传基地的问题,仲伟合说,其实我校早已具实力建立同传基地。1998年我校主办了口译教学与口译理论研讨会,当时全国各地专家来到广外,均对学校的设备、师资、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赞不绝口,当时一个隐型基地事实上已具雏形。经过五年时间,我校同声传译的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相信我们在未来会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将我校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同传基地的建设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