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商业VS文化?

文字:实习记者白续辉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3-11-08 点击数: 分享至:

据悉,校内某社团负责人为了给社团出版一期文化刊物,自己贴进去了许多钱。为什么传播文化、推介精神产品这样的大事进行得如此步履维艰,某些商业活动却同时在校园里大有所向披靡之势? 111日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许多大会代表分析了商业因素对广外校园文化的影响,并引发了相关人士的一连串思索。

商业因素对校园的冲击:

Å广交会的另一面:学生在广交会上施展才能的同时,也受到了金钱的熏染,与文化的距离拉远,与实利的接触变近,校园文化由此受到无形的渐进式影响。

Å礼仪、歌手、司仪、主持人、宣传策划和其它兼职,广外学生样样都干,不断渗透到社会中,制造出一种广外很商业化的印象。

Å许多新生刚一进校门就急忙打听有什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供选择,透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稳定心态。

Å学校为大家开设的各种文化知识讲座,是名人主讲的,常常全场爆满;不是名人开设的,便听众寥寥。落入“名人效应”的怪圈,而忽视“求学为真”这一真正的目的,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

Å广外一个中西各种文化兼容并包、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世界。而面对太多选择,人就容易放弃选择,让不用思考的状态占据大脑,从而向一些容易“获利”的事物靠近。

 与会代表的一些看法:

Å  出去做兼职的同学,无疑都是有能力、有勇气、活泼开朗、能够将校内外的许多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精英。兼职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在他们走出校门、开始“奋斗”之前,学校应对之加以引导,将广外的氛围带在他们身上,由他们自然而然地带出去,起到无形中宣传母校的作用。同时,应该引导他们将社会上的优秀文化带入校园,为校园文化开辟新天地、引出新境界。出去兼职决不是要掉进金钱与物质享受的泥潭。这是真正的大学生不能接受,也是校园文化不能容忍的。此外,更不能因为兼职而占用上课时间,以牺牲学业为代价。

Å  上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求得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接受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大学给人的应该是持续终生的影响。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学已从精英教育提升到了大众化教育这一更有影响力的层面,她的功能也从给人谋生之道推进到了为人发展导航,指引人追求全面的发展、追求生命的真谛、追求人生的完美。

Å  从宏观上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虽然不是一个老师所能做到的,但一个老师却确实可以带动一批学生去思考,让大家明白“你的时间并不多,你要赶紧生活”。

Å  实际上商业与文化并非背道而驰、势不两立。时至今日,商业本身已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而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化运作商业化。

在美国大学,校园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商业细胞。许多校园里充斥着清一色的商业广告,以至于黑板报、体育文娱活动的海报难以看到。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忙于打工赚钱。学校由此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难以营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即所谓校园文化。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如何理解校园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结合,恐怕也正在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研究课题。有学者这样分析:“大学校园可从文化角力场所的观点去理解。粗略地说大学校园文化由三股文化相互角力及互动而形成。第一股是消费文化,背后推动的是年轻人消费媒体及娱乐工业。它们贩卖形象,高举品味消费,向情感兜售歌词与音乐,把大学生看成市场上的客户,把大学生看成消费人。第二股文化是商业生产文化。支配这文化的是雇主及企业,它们为大学设立成功指标,进一步指导大学的生产工序,透过影响拨款方式规范管理模式,影响培育产品的技师(大学讲师)的生产表现。它们注意的是大学生的商业效能,强调增值,终身学习成为产品不会质量过期的保证。大学生变成工人,在这意义下,学习沦为生存手段,知识为商业和贸易服务。第三股文化是求知文化,推动者是知识生产的整个大学工业,它通过各式各样的研究,与不同范畴的生活一起处理其范畴内的具体议题。对世界进行反思与改良,提出新思维;与世界保持着既投入又抽离的关系,描述世界同时又不断改变原有描述。它们向学生输出的是洞见及引发的技术。”

希望这些信息能引起大家对怎样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