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文明督导队自成立以来,有人赞,有人贬,有人笑,也有人骂。督导队被质疑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有的学生认为某些行为被列入“不文明”的范围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换而言之,就是不够“人性化”。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细细思量则不尽其实。笔者认为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对督导队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把“以人为本”和“以我为本”混淆了,而事实上这两者是绝对不能等的。
首先,“以人为本”与“以我为本”有着不同的主体。“以人为本”是以大多数人为本,“以我为本”则只是关心到自己个人的利益。对于一个大的社会集体环境的管理原则而言,前者显然更客观,更服从大局,也更有效。我校督导队坚持的正是这样一种原则。那些满腹牢骚的同学们,不妨仔细看看学校规定的那十一种不文明行为,有哪一种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督引导,不正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吗?
其次,“以人为本”与“以我为本”的性质不同。前者强调一种义务,后者倾向于一种权利。然而没有一个社会人是可以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而且义务的履行往往先于权利的实现。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只有你不带食物进课室,你才有权利,别人才有义务还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 “以人为本”与“以我为本”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形成一个平等、互让互利的校园环境;而坚持“以我为本”,过于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则会加剧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不但不利于学校管理, 还会损害个人的利益。今天你可以打着你所谓的“人性化”(实际是“以我为本”)的旗子,在十一点后大声喧哗。那明天别人也可以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在你休息的时候抱着电话聊个不停,那时你又有何感想呢?
尽管学校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够严谨之处,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来学校管理上的改进大家都有目共睹。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生,我们所要做的是:用心参与、用心感受,主动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而不盲目冲动地发表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言论。睁大眼睛,看一看周围,你会发现迎评之后,特别是成立督导队以后的广外,的确美了许多。
(本网评论员 影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