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1日下午3:30国际著名指挥家邵恩在我校行政楼三楼国际会议厅与广大师生进行座谈,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人生,对交响乐,对中西文化的的见解。
邵恩出生于天津,自小学习多种乐器,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5年中国广播交响乐的常任指挥,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等多个国际乐团的指挥。邵恩曾获罗兹勋爵基金会奖金的多项国际荣誉。去年11月起,邵恩任澳门文化局辖下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此次邵恩随澳门乐团到到广东举行“贝多芬专场音乐会”,应我校研究生会邀请,专程到我校进行座谈。
邵恩首先谈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于有人认为人生最高点由事业、前途、理想构成,邵恩表示反对。他认为“人生就是活着”。事业是不分高低的,高级音乐家和清洁工没有分别,能兢兢业业作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理想很多时候并不现实,邵恩举例说自己生长在文革时期,自己的音乐知识是在地震棚里学的,在当时的政治压迫下,他根本没有理想,没有想过会成为指挥家;他还说前途很难设计,它取决于机遇,并不由自己决定,所以人生真正的奋斗目标是:让人生的每 一分钟都过得充实。
之后的问答环节中,邵恩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对音乐和文化的认识。他认为华人音乐和西方音乐并不存在隔阂,音乐是相通的,对音乐的理解就是共同语言。中国交响乐和西方交响乐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人思想宽容,接受能力强,易于接受西方交响乐的新思想。关于音乐美学,邵恩觉得听音乐是美学感受的过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并不存在高低级之分,它们“都是声音”,对他们的选择源于个人对美学的感受。
最后,邵恩谈及音乐和做人的关系。他说,做指挥家要心思敏锐,善于发挥演奏者的才能,以求和整个乐团合为一体。对当前古典音乐界存在的商业化运作,邵恩予以抨击,认为那样做音乐不够诚实。
座谈在抽奖赠“贝多芬专场音乐会”门票的活动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