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蔡继明主讲的“从中共十三大到中共十七大——分配视角的转变”讲座在南校区G507举行。我校副校长董小麟,经贸学院院长李铁立、副院长易行健等出席了讲座。董小麟代表学校给蔡继明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的聘书。

董小麟给蔡继明颁发聘书
中共十三大到十六大:突破,继承,发展,创新
蔡继明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他表示,中共十三大的突破在于,提出了初级阶段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而中共十四大确定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是对十三大精神的继承。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则是对分配精神的发展。

观众全神贯注听讲
蔡继明认为,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要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效率优先是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基点”等要点又是对分配制度的创新。
地区、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趋势
随后,蔡继明从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最低工资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他提到,截至2006年底,我国“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绝对贫困人口总计2148万。除此以外,人均年收入不到958元的低收入人口总计3550万。而根据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0.49),可以得出目前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异悬殊,相对贫困现象已十分严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蔡继明认为,如果把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1。他提到,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中介绍,中国是城乡收入差距超过2:1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另外,有数据显示,1978年-2005年,在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东、中、西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共十七大调整:以民为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蔡继明总结道,中共十七大的调整包括确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完善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最后他说:“22年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矛盾。我希望不必再花费22年就能取得至少能和上述理论成果和政策影响相媲美的结果!”
附蔡继明简介:
蔡继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科负责人,经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发表130篇学术论文,出版9部学术专著、4部教科书、1部译著,参加编写全国性丛书和辞书5部。主要从事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价值和收入分配理论、地租理论以及农业问题研究。解决了古典劳动价值论与地租理论的矛盾(1985);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1989);建立了广义价值学说(1985~2001);论证了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形成(1989)和供给需求共同决定价值(1993)以及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