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你们这一代肩负把中国从贸易大国建设成为贸易强国的历史重任,你们要立足祖国,放眼世界。”12月3号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立新教授在南校E305给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确立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竞争优势导向战略”的讲座。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鹞飞主持。经贸学院师生们参加了讲座。
对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估
于立新首先从对我国现行外贸出口导向政策的评估开篇。他谈到,出口导向政策是我国对外经济与能源消耗同步快速增长;出口导向政策给我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已对外需形成相当程度的依赖,给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对宏观调控产生了诸多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企业无法依照国际市场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于立新教授在演讲
“外汇储备额逐年攀升的同时,我国作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能源、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一次性资源已达全面趋紧阶段。”我国采用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正处于研发和营销U型图的最底端。于立新举例说,我国用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进行火力发电发展加工贸易,而发电造成的污染却是无可估量的。
我国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与国际相比,定价偏低,造成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收取的加工费占出口价格的比例很小。我国出口企业在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投入不足,远达不到国际标准。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外贸离不开内贸,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市场。于立新说:“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售技术,三流企业靠加工。”他表示,中国大多数企业都只是靠加工生存。
和谐贸易发展国家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与政策的调整思路
接着,于立新给大家介绍了和谐贸易发展国家竞争优势导向战略与政策的调整思路。他说,首先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制订我国未来15到20年的外贸政策。科学谨慎地选择重点扶植产业并提供适度的贸易保护,注重对出口企业研发的扶植与鼓励,提高本国战略产业企业的技术创造能力保护本国的发展,在WTO的框架下灵活应用各种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加强对工人劳动待遇和社会保障。

现场认真听讲的同学
于立新接着谈到,确定国家竞争优势战略政策方向,是我国外贸增长由要素驱动跨越到投资驱动,实现出口产业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他希望能进一步稳定我国外向型企业较高的资产投资水平、优化投资结构。
最后,于立新阐述了实现和谐贸易的途径,并重申了出口企业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基础上寻求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刻不容缓。
于立新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互动。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一一作答,赢得了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