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科研方法与申报技巧座谈会 探讨如何做好国家自然科学课题

文字:记者 赵伯麟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4-29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怎样才算是好的课题?怎样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4月29日下午,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殷建平教授在南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与我校信息学院老师举行座谈,共话基金申报与审核的相关热点。我校科研处处长阳爱民、思科信息学院院长姜灵敏及其他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座谈。

选题:“两种意义”与“两个标准”

  “要把握好科学与工程的关系,前者是项目的理论意义,后者是项目的实践意义”,殷建平谈到课题立项必须注重“两种意义”。他特别以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关系为例,说明二者结合的重要意义:纯数学理论研究需要实践与应用的平台,计算机实践需要数学理论的指导,二者结合,项目才有研究意义。

  关于项目研究的选题,殷建平认为,选题太宽太窄都不好,太宽容易导致太泛,没有聚焦点;太窄则往往不值得研究。选题一定要介于二者之间,同时要确定研究所要达成的最低成果与最高成果,并以此为标准指导立项。


殷建平:什么是好的项目

创新:扩大文献阅读,关注学术盲点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审核,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引用文献的质量,殷建平建议,项目应该列出高水平的文献,以计算机学科为例。中国计算学会列出了三类标准期刊,引用文献、发表文献最好在这三类标准期刊之内。同时,要扩大阅读量,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才会明确当前的现状。通常,好的硕士论文需要阅读30-50部当代文献,博士论文需要阅读100部以上当代文献,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才会奠定好的研究基础。

  阅读文献应该以批判质疑的眼光,并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创新的空间。应关注论文中的“future work”(研究展望),别人的研究可以指明当下可以进一步完成的工作,如果抢先发表将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研究新情况,找出研究课题;把别人的论文预设完成,验证结果并在比较中发现优缺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分析背后的原因及本质,将会是创新的一个绝佳时机。殷建平特别强调了创新的几个标准:首次提出问题并解决;首次解决某个问题;首次把某个方法运用于实际;完成了某一交叉学科的研究。


座谈会现场

课题验证与项目申报团队

  在项目完成时,同时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分为数学验证与实验验证,前者通过严格的数理推导完成,非常严谨,但实际生活中往往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后者通过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整个研究过程需要不断重新审视,不断完善,并且可以触类旁通,扩大研究成果。

  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过的论文容易获得立项。要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就必须注重实用图表。同时,当前的论文价值不再是单一的发表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多参加研讨会,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申报团队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团队运作,可以使每个成员分享文献、分享经验,并以多角度评价项目本身,最终提高项目的质量。殷建平同时说明了项目评审的流程、专家组情况等。

  最后,双方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