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书评大赛结果揭晓 图书漂流设“漂友群”

文字:明德图书社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4-24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图书馆活动月书评大赛颁奖典礼暨图书放漂仪式在南校区图书馆举行。校学生处处长植秀聪、图书馆副馆长伍方斐等嘉宾出席,本次书评的获奖者、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明德读书社的部分会员参加。

 

书评结果新鲜出炉 徐创海获一等奖

    大赛以“好书借我力”为主题,共收到稿件69篇,参赛同学来自南北校区多个学院,所选题材涉及多个领域。最终15名同学获奖。其中徐创海的作品《寻找失落的文化——< 读警醒中国人>》获得一等奖。

    伍方斐在致辞中建议同学们多读经典作品,带着问题去读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咀嚼书中真味。

 

利用飞信建漂友群 图书漂流新意层出

    颁奖典礼结束后,举行图书放漂仪式,共放漂了100本新书。参与放漂的150册图书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捐赠,主要是畅销图书和经典著作等。参加活动的同学对图书漂流产生了很大兴趣,提出各种问题,更有21名同学积极申请加入漂友组织,领漂图书。


同学们对“图书漂流”兴趣浓厚

    据悉,今年是明德读书社第三次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学社也在不断探索最佳的漂流运作模式。今年结合移动飞信技术,邀请漂友加入移动飞信的漂友群,从而保障了漂友的畅通联络,及时跟踪图书的漂流情况。

    伍方斐表示,放漂是图书馆活动月的活动之一。作为校园阅读文化的集散地,图书馆希望通过多种活动,宣传资源和服务,拉近与读者之间的感情,倡导读者通过各种方式多读书、读好书。

 

附背景资料:

1、世界读书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倡导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选择这一天作为“世界读书日”,是因为这一日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特殊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

    为号召世界各国鼓励读书、写书、出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宣布西班牙的马德里为2001年度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2008年世界图书首都”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2、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该活动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国Kansas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罗恩·霍恩贝克(Ron Hornbaker)开设了一个图书飘流网站(www.bookcrossing.com),从此图书漂流活动得以迅速发展。不足四年,就已遍及欧美。

 

3、“好书借我力”明德杯书评大赛部分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徐创海(经贸学院06级)

作品名:寻找失落的文化——读《警醒中国人》

二等奖:

邝其昌(法学院05级)

作品名:《罗伯特议事规则》好书品读

张洁怡(经贸学院06级)

作品名:《夜》:黑夜的沉默,灵魂的桎梏

三等奖:

李发超(管理学院07级)

作品名:一尘一世界,一埃一春秋

李璇(法学院07级)

作品名:寻找黑暗中的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林桃(中文学院07级)

作品名:《茶·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