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南师大博导钟振振做客人文大讲坛 精彩演绎中华诗词与人文精神

文字:记者 林嘉慧 谢秋姿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5-2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月20日晚,人文大讲坛2011年第2讲“中华诗词与人文精神”在图书馆负一层多功能报告厅开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钟振振担任主讲人。此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和校图书馆主办、中文学院承办。图书馆馆长伍方斐、中文学院院长陈彦辉、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高云坚、宣传部副部长陈红霞出席了讲座,讲座由中文学院副院长刘小平主持。

钟振振教授在演讲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歌的民族。”一开讲,钟教授就表达了他对中国诗词的热爱。但他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出国后,他到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一位美国人谈论美国诗歌时,美国人颇为惊讶地问:“难道你认为美国有诗人和诗歌吗?”正是这件小事,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指出,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显著区别就在其历史性。他调侃道:“美国在各方面都很牛,但唯一有一点牛不起来,那就是历史。在中国南京,你踩在明城墙上,脚下就是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其他历史名城,掘地三尺,可能就是秦砖汉瓦。”他还提到,中国的风景名胜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而是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国的山川河流都因著名的诗人们而平添了许多文化底蕴。如登上泰山,人们想到的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河边上,人们吟诵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即使在广袤的沙漠上,人们也会忆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诗词创作体现个人综合素质
  谈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时,钟教授认为,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应该把文学诗词纳入考试范围。他强调,中国科举考试之所以考诗词创作,是因为诗词创作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一名考生的创造能力。他笑言,诗歌创作就是把最合适的字,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懂得诗歌创作的人可以做国家中组部的部长。此外,他还提到了诗词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个体生命的延续在于精神世界,而诗词创作则是个体生命的延续。春秋时代的先民有言:“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在古代,诗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如周朝统治者通过“采风”的方式来体察民情,从而巩固统治。“所以说中国历来是一个诗歌的民族,中国诗词也是中国文化最艺术、最凝练、最唯美的表达。”钟教授还谈到了他对广州的印象,他觉得广州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如广州塔取名“小蛮腰”,就有古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可考。
 
“三千汉字的排列组合,易过麻将扑克”
  钟教授说到,现代人精于麻将扑克,而这些活动无非是一系列的排列与组合,诗歌也是一种汉字的排列组合,只要用心去炼字,就能写出别有风味的好诗。他将炼字比喻为“为情人制造惊喜”,每到情人节,情侣们总要绞尽脑汁为另一半制造惊喜,倘若诗人们也有这番心思与毅力,一定能写出许多好诗。提到自己的创作心得,钟教授分享了他的作品《西湖》:“四时花气酿西湖,细雨噙香淡若无。一似春宵少女梦,最温馨处总模糊。”


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诗词发烧友纷纷请教写诗诀窍。有同学问到写诗如何入门,钟教授提倡读与思相结合的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建议大家读完一首诗后,闭上眼睛为其打分,日渐便可培养出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到诗人构思的奇妙。同时,他还以足球队的比喻分析了李白和杜甫各自的特点。他认为,李白的诗像南美足球队,他写的许多美妙句子如同球队里的天才球星,非常耀眼;而杜甫的诗像欧洲球队,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句子,但每一个字都经过千锤百炼,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对于同学们对诗歌优劣标准的疑惑,他指出,不同的人审美观各异,很难形成一套严格的标准,但“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因此一首反映了人间真善美的诗歌便算是一首好诗。
附:钟振振简介
  钟振振,男,1950年3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任大学教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兼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楹联学会学术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