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3日下午,南校区艺术楼小剧院上演了一场艺术盛宴。受我校邀请,有260年历史的日本常磐津歌舞伎团在我校进行了此次中国巡回演出的最后一场表演。
日本国宝级演奏家、常磐津流派歌舞伎团团长常磐津东藏,歌舞伎舞俑藤川澄十郎均登台献艺。日本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田尻和雄夫妇和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吴俊峰出席了本次演出。
演出开场,来自常磐津歌舞伎团的吾妻登与红老师为在座师生介绍了日本的传统乐器:大鼓、小鼓和日式笛子,并由常磐津团的乐手为观众演奏了这三种乐器,让在场观众欣赏到日本独特的音乐表现风格和传统文化。

乐手演奏日式笛子
一曲用三味线伴奏的常磐津调净琉璃说唱故事《三社祭》仿佛将观众带回了两百六十年前的日本。据了解,《三社祭》表现的是江户时代的祭祀庆典风情,其表演让在场观众体验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祭祀庆典。在欣赏完《三社祭》后,常磐津东藏亲自教授现场一位来自东语学院日语系的大二学生宋宜弹奏三味线。虽然只教了基本的指法,宋宜还是说道:“弹三味线真的很难,因为左手手指要按弦,无名指还要去拨弦,右手则需要拿着一块拨片。”但她表示,能够亲手弹奏一次这么珍贵的日本传统乐器,还是觉得很荣幸。

舞俑藤川澄十郎一出场便让人惊艳
舞俑藤川澄十郎3岁登台,至今已有22年表演历史,此次表演她首先为观众献上了歌舞伎舞蹈《三面子守》。在表演中,藤川澄十郎饰演一个身背小孩的乡下小姑娘,手里拿着竹草出现在观众面前。她戴上福妹、惠比寿、火男三张面具,表演了用三个不同角色来哄孩子玩的故事,再现了日本边远地方的贫寒家庭无奈让孩子们出外打小工养活自己的历史背景。藤川澄十郎的一颦一笑都充满着日本舞者的妩媚和柔情,舞姿更是让现场观众都爆发出阵阵掌声。其后,她的独舞《樱花》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赏。
此次演出还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要求观众们猜出歌舞伎演奏团演奏的两段曲调各表现了所给出曲目中的哪一首。在踊跃回答的观众中,来自东语学院日语系的两位学子流利的日语回答让演奏者频频点头,并给予了掌声鼓励。在猜曲结束后,演奏大鼓的梅屋胜六郎和演奏笛子的本藤分别赠送了马皮制作的鼓面和日式外着给现场的幸运观众,让现场气氛升至高点。

广外师生与日本乐手合奏
表演尾声,我校艺术学院刘贝妮老师和四位学生与日本乐手合奏了一曲由常磐津东藏改编的中国民谣《喜洋洋》。二胡、古筝的声音和日本传统乐器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笛子的空灵声,三味线的沉稳声,鼓的厚重声为我们熟悉的民谣增加了些许异国风情。

中日双方互赠礼物
演出最后,日本友人赠予我校一副装饰精美的羽毛球拍。据了解,这副羽毛球拍是日本正月里的传统玩具,如今已逐渐作为装饰品摆设。球拍到球拍上,打出去又会弹回来,寓意“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最后,为表常磐津歌舞伎团对我校学生的鼓励和祝福,在吾妻登与红的带领下,常磐津歌舞伎团全体艺人与我校观演学生一起进行了日本古老的自我激励鼓掌仪式“三三四拍”,演出圆满落幕。

演出人员合照
附歌舞伎简介:
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代也有女性演员。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三味线:三味线(日语:三味缐(しゃみせん),shamisen)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净琉璃:日本传统音乐的一种说唱故事。在三味线的伴奏下说唱。包括义大夫调、常磐津调、清元调、新内调等。三社祭:三社祭是浅草神社的祭祀,是东京最大的传统祭祀庆典活动,被称为江户(东京的旧名)三大祭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