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校丰顺团县委挂职干部曾继平在经历了短暂的角色转换适应后,全情投入,为当地青少年实实在在地“谋福利”、“干实事”,围绕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以“两进三同”等工作的实施,努力实现促进乡镇和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促进“扶贫助学”等品牌工作深化、促进校地合作新模式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试点先行 推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有序开展
自6月全省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以来,曾继平对该县乡镇基本情况、团委干部配备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全面开展格局创新工作打下基础。针对全县乡镇团委书记大多兼职的情况,他建议采取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办法,着力破解乡镇团委体制编制难题。积极争取县、镇党政领导的支持,在基层团组织建设中至少增配编制外的乡镇团委副书记一名,发动农村致富带头人、企事业单位干部、中学团支部书记和小学总辅导员等优秀青年竞选团委副书记。
目前,已顺利完成全县16个乡镇兼职团干配备,共选拔配备基层兼职团干85人,增强了基层组织力量。同时,积极发挥编制外领导班子联系、服务青年的作用,举办甜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上大学活动,进一步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

“健康直通车”启动仪式
推进校地合作 打造智力帮扶品牌
针对丰顺优秀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曾继平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利用学校优秀英语师资力量的支持,为丰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帮扶。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我校与丰顺县教育局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协议,双方在英语教育、培训、实践体验等多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定期赴丰顺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2011年7月,学校派出10多名英语教师骨干赴丰顺县留隍镇为该镇100多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了为期15天的英语集中培训,并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在当地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2011年11月,丰顺县中小学校长、中小学英语教师骨干赴广外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讲座、公开课、交流研讨、文化体验等环节,提升了中小学校长、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技巧,感受大学英语学习氛围,达到开阔视野、更新理念的目的。项目旨在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方法,并逐步从一所学校向多所学校的扩展,规模逐年扩大;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培训品牌,从而更有利地推动基层教育的发展,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校地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开展“两进三同” 为当地青少年办实事
挂职伊始,曾继平积极开展“两进三同”工作,深入镇、村、学校,与当地青少年同生活、同工作。深入农村中小学了解该县教育资源、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等情况。到丰良镇隆烟村、兵营村与当地创业青年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创业设想和实际困难。

曾继平主持丰顺会亲
通过“两进三同”了解到兵营村一养牛致富带头人,因缺乏资金,无法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群众。为此,他与团县委领导等多次走进农村信用社,与信用社负责人联系交流、沟通争取,最终帮助致富带头人申请到5万元的专项贷款,用于扩建养殖规模。在考察调研希望小学时,了解到学校中的“希望家园”和“幸福厨房”因物资的短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他多方争取资源,最终取得丰顺县利达工艺厂的支持,为全县每所希望小学提供3000元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