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7日下午,广外校友摄影记者作品暨“尼康杯”大学时光摄影比赛作品联展在南校图书馆正式开幕。我校副校长何传添,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工会常务副主席刘祎及图书馆馆长伍方斐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摄影展现场 胡文涛首先为开幕式致辞。他介绍到“尼康杯”大学时光摄影比赛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并涌现出了许多高水平的作品,它们展现了校园之美、友情之美、师恩之美,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胡文涛同时对回母校举行作品展的校友表示感谢。据悉,本次摄影作品展共展出15位广外毕业的目前在各大报社任职的摄影记者的作品上百幅,同时展出“尼康杯”大学时光摄影比赛获奖作品37幅。
![](/__local/8/DC/33/3417B7185A604E52F16BFFCFA66_93D41347_38FE2.jpg?e=.jpg)
何传添(左二)、胡文涛(左三)跟校友摄影记者合影
接着由各领导分别为获得本次摄影展奖项的同学颁奖。在剪彩仪式后,摄影展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7天,直至本月14号。
![](/__local/2/AF/AA/D223ED283A310BA8984780BD0F7_360C1EFB_353A9.jpg?e=.jpg)
何传添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下午3点,在结束了摄影展的开幕仪式后,我校校友、摄影记者麦启烜在教学楼E403,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麦圈来了—行摄于利比亚》的讲座。本次讲座是新闻网网庆十周年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麦启烜,业内人称麦圈,现任南方周末摄影记者。作为一名突发记者,自2003年从业以来,他走访过加沙、印度、日本、埃及等地,用镜头记录下无数新闻现场,去年更是亲历利比亚战场前线,传回了许多珍贵的战场图片。
麦启烜分享他在各地拍摄的经历 麦启烜的讲座没有PPT,没有反复修改过的演讲稿,他用阅历和经验把讲座变成了一个图片故事分享会。麦启烜将讲座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台下的听众,让其在一个个图片文件夹中挑选最感兴趣的话题。应听众要求,麦启烜首先分享了他在报道某公益组织救助黑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一张张图片鲜活地还原了黑熊被插管子取胆汁等悲惨的处境。
利比亚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麦圈作为战地记者前往利比亚。在他去之前,已经有两个摄影记者在战争中不幸身亡。他趁机坐联合国的飞机到达首都的黎波里,在战争前线,整天听到枪声在头顶飞过的声音。有一次,炮弹就炸响在200米之内,他甚至感觉到了微波的力量。从加沙战乱,利比亚战争,到埃及内战,与有保镖并且住在大城市的记者相比,麦圈经历了更多的危险,也拍出了最真实的战地照片。
在人们想方设法远离灾难的时候,麦圈总是在接近灾难。巴基斯坦地震,汶川地震,日本地震,不论是挖掘出腐烂的尸体,搭建的临时精神病院,还是法国医疗队医生用手术手套为孩子做的公仔,他在向世界传达着真实的信息。
除了系列战争,灾难照片,单幅照片展示了麦启烜丰富的阅历。喀什的旧城改造,四川的悬崖小学,怒江上的滑锁上学,云南干旱,非典时期的果子狸等。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则真实的新闻。
![](/__local/2/C8/27/8C05B1B7EB0D1728E5EE07F40F8_1C234412_39407.jpg?e=.jpg)
讲座现场
在互动交流环节,麦启烜告诉同学们,摄影记者不仅限于男生,女生也可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心灵的敏感度做一个出色的摄影记者。他说:“如果说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我有什么优势,那就是英语好,这是广外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