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凤凰卫视评论员郭一鸣解析“港传媒生态”

文字:记者 姜欣欣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6-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15日,资深香港传媒人郭一鸣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传媒生态”为题,在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为我校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该讲座是广外新闻网网庆十周年系列讲座第三讲,讲座由宣传部部长胡文涛主持。


胡文涛主持讲座

“香港记者只有薪金没有稿费”

  香港传媒的运作与大陆媒体有极大的不同。郭一鸣讲到,在香港,编辑部与经营部分开,新闻写作部门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保障了记者写稿的独立性,无形中为文字工作设置了一道不受行政干扰的防火墙。不同于大陆很多媒体,香港的记者不可以做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记者只有薪金,即使稿件再多也没有稿费可拿,也不会以新闻字数作为衡量标准,更别说所谓的“车马费”。李嘉诚曾经在过年期间为记者派发千元利市,但根据香港法律,任何超过500港元的礼品都应上交。

香港的总编主要为新闻把好法律关

     郭一鸣还说,在大陆,一份报纸的总编辑要为新闻把好政治关,在香港,作总编辑最主要的任务是为新闻把好法律关,要为报社和记者负责。在香港,总编辑要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极具爆炸性消息的发表总编要评估风险。郭一鸣举例说道,在香港曾有一名记者迫于职业压力编造出某上市公司老总得癌症的新闻,后来该报社不得不已整版篇幅向该老总道歉,并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郭一鸣演讲

“香港是全世界人均拥有报纸数量最多的城市”

  香港媒体对政府批评尤其尖锐,电台名嘴影响力足以“左右大局”,郭一鸣如是说。在香港这个只有七百万人口,微博等新兴媒体公司都不愿开发的市场,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却极其旺盛。香港是全世界人均拥有报纸数量最多的城市,每天发行近100万份大报和近300万份免费小报。电视公信力第一,TVB一家独大。行政特首选举期间,媒体全面介入,没有比媒体更重要的宣传手段。

“香港政府对媒体也是有监督”

    郭一鸣说,香港政府对媒体也是有监督的。对政府挖苦讽刺频繁的香港电台,其实是政府“喉舌”,在编人员均为公务员。香港电台强调编辑自主的同时,一直在践行对公众的教育和对政策的宣传。香港特首办和各政策局都有相应的新闻统筹专员和新闻官,专门负责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新闻撰写。此外,曾荫权政府重新启用清朝创设的“心战室”对不同媒体面对新闻的反映进行沙盘演练,并借助政治化妆师塑造政府形象。


郭一鸣答疑

“香港回归后传媒生态发生显著变化”

  香港回归15年,香港传媒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郭一鸣说。从回归前没有一份免费报纸,到现今免费报章大行其道,香港纸媒的多样化得到了保留与进一步的发展。他还预测,若不久后电视台市场得到开放,那将掀起一场恶斗。另一方面,他认为,港媒的政治立场更加鲜明不利于保持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在梁振英、唐英年竞选特首期间,各家媒体“挺梁”或“挺唐”观点鲜明,他认为报道时难免有失公允。同时,现今港媒的批评不及回归前有分寸。

  郭一鸣表示,香港读报和看电视的人数长期以来十分固定,正因为这种惯性的存在,使得传统媒体在香港繁荣不衰。在读者看来,香港媒体反映了大众的生活与心声,很多读者看报时边骂边看,一期不落。而许多报社公司则更看重报纸的政治价值,他说,许多公司即使长期亏本也一直维持着报纸的经营,毕竟一份报纸的公信力不是朝夕可建的。

  观众提问环节,郭一鸣就“隐性采访”、“新媒体”在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台下的同学踊跃提问

  
主讲人简介:

    郭一鸣为资深香港传媒人,凤凰卫视、亚视时政评论员,香港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香港成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原香港《新报》总编辑,暨南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