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21日下午,英文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之CECL专题研讨会”在北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因特联华公司总裁、社会学博士伊丽莎白·孟百思(Elisabeth P. Montgomery)做专题发言。校党委副书记陈建平、副校长刘建达,英文学院院长温宾利、党委书记王斌、副院长余盛明莅临研讨会现场,英文学院国家级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和担任一、二年级听说读写各课程教学的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CECL改革应与时俱进
首先,陈建平提到:“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全社会,CECL的改革要对接中学的教学情况。”他希望教学团队能够深刻思考这些问题,不断创新,更上一个新台阶。
随后,刘建达则凭借自己任教CECL的多年经验分享了他对本次改革的看法。他说:“CECL一经推出曾经一枝独秀于全国外语领域,现在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进则退,CECL要不仅独秀于广外,也要满园花开于世界”。他向教学团队提出了四点建议:适当扩大CECL编辑团队;CECL教学和科研要跟上;扩大CECL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学习和参与科研工作。
温宾利充分肯定了王桂珍带领的英文学院国家级教学团队所做的贡献,强调了英文学院优良传统之一就是特别重视教学质量,并希望教师们能在互动和研讨中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为CECL改革建言献策,更好地推动其创新发展。
头脑风暴促改革 群策群力获良方
伊丽莎白·孟百思(Elisabeth P. Montgomery)通过介绍Great Books(伟大原著)的发展史及其学习计划的进展和在中国的影响,着重讲述了分享提问法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阅读文章后,用经过专业设计的问题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将使他们产生更加深入的见解。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回答。”她阐述道。此外,她还邀请了在场老师参与独特的圆桌讨论,让他们体验头脑风暴的乐趣,思考分享提问法的奇妙作用。

圆桌讨论,体验头脑风暴
CECL改革的总负责人吴旭东就这三个月来的CECL改编进展情况,遇到的挑战和解决对策做了总结汇报。他指出了改革面临着的挑战为内容整理、系统性完善、任务评估、语言技能多样性改进、任务系列内容的联系及目标强化六个方面。同时,他提出了建立任务型教学原则框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CECL内容安排应由浅入深、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师生间课堂的互动性和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六大“良方”。

吴旭东总结CECL改革进展情况
辛勤耕耘 收获科研硕果
教学团队的各课程老师在积极参与主题讨论的同时,还展示了其在科研方面的丰硕成果。其中蒋铁海的“CECL电子化工程设想”,将CECL教材电子化或网络化,取名iCECL或eCECL;李金辉的“词汇练习与测试系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CECL的词汇;许罗迈的“文章词频检测程序设计”,分析文章词汇出现的频率,为编教材者提供参考。

许罗迈展示科研成果
最后,王桂珍作总结发言。她希望团队内的每一位成员能够为团队献计献力,分享在教学方面的成就,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面向未来,她展望说:“现在CECL的改革虽然面临着六大挑战,但是我们有六大对策去攻克,对此我们应该有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本次研讨会只是Brainstorming的一个开始,以后的建设有待团队内各成员的辛勤耕耘!”

与会人员大合照
附录:
CECL,是“Communicative English for Chinese Learners”的简称,翻译成中文简称是“交际英语”。具体来说,CECL主要的意义的指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的高等学校教材,由李筱菊教授主编。